【宁德政法人风采】吴德周:“牛”所长的二三事
本网讯 在寿宁司法行政队伍里,有这样一位老所长,他扎根基层,在司法行政工作最前线一干就是28年,不论在哪个岗位,不变的是他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颗红心。他爱管闲事,不管是家庭纠纷还是邻里纠纷,谁找他评理他都要插手管管;他还是个“话痨”,走到哪里都要跟群众聊聊天,普及法律知识。老所长叫吴德周,是南阳司法所所长,“吴”字在寿宁话中与“牛”谐音,所以群众见到了都热情地喊他一声“牛所长”。
社区矫正的“领路人”
在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之前,吴德周曾任托溪乡溪坪村村书记,这让他对基层民生有深刻的了解。被录用为公务员以后,他在乡党政办、县司法局,以及凤阳、托溪、大安、南阳等地的司法所工作过,作为有20多年基层经验的老司法人,吴德周深知一些特殊群体如社区矫正对象,想要融入社会将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法律并不是呵气成冰,而应是春风拂面,对社区矫正对象,我们要用真心和耐心,引导他们转化,安其身,暖其心,帮助其顺利回归正确的人生轨道。”吴德周总结到。
“改变人生的困境往往在于我们自己,珍惜现在,转变思路,努力尝试,或许会遇到更好的自己。”在一次矫正学习中,社区矫正对象杨某某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对“牛所长”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曾经,杨某某因犯开设赌场、聚众斗殴、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十个月,由于在监狱中表现良好,2017年3月被假释在南阳司法所社区矫正。在监狱期间,杨某某的父亲因病去世。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加之假释后找不到工作,妻子与其离婚,杨某某一时间陷入迷茫,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家庭走访中了解其情况后,吴德周积极对杨某某进行心理安抚,同时鼓励其考取机动车驾照,后又多方奔走,为他联系到一份工程队开渣土车的工作。找到工作后的杨某某,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并再次恋爱,喜结良缘。这份经历让杨某某分外珍惜现在的生活,在矫正期间更加服从管理,接受社区改造,还积极主动地在矫正学习中现身说法,帮助其他社区矫正对象确立人生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吴德周认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将他们“拉”回社会,不与社会脱节,甚至获得社会认可,方能促使他们能够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并自觉自愿接受矫正。在吴德周的带领下,南阳司法所至今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21人,无一人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现象发生。2015年至今,吴德周协调有关部门,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介绍就业50人。
化解纠纷的“贴心人”
“牛所长”在当地群众中的口碑,靠的不是搞“花架子”、玩“虚功夫”,靠的是吴德周的用心。“做群众工作不能心浮气躁,要用心。”这是吴德周经常对司法所年轻干警说的一句话。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吴德周调解过的大大小小纠纷多达上千起,涉及医患纠纷、人身损害、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生产性纠纷等。多年的调解经验,他总结了不少调解技巧,但是吴德周表示,最好用的就是说理、讲情,情理结合,有理有据,才能说服、打动当事人。
家住南阳镇的张某某和陈某某两位邻居,每次看到吴德周,都要热切致谢寒暄一番。要知道,这两家人曾经因一起山林土地纠纷,僵持了近两年,抬头不见低头见世代邻居,成为一见面就吵架的“冤家”。
2018年冬天,张某某和陈某某因200平方米的责任田归属问题发生纠纷,双方争吵不休,关系变得十分紧张。2020年3月,陈某某偷偷将张某某种在争议责任田中已经一年多的茶苗拔除,并种上自己的茶苗。张某某发现后和陈某某发生激烈争吵,并大打出手。
接手此案后,吴德周经过深入了解,找到矛盾关键点——确认双方责任田的具体面积,因此他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后,请第三方测绘公司进行现场测量。
通过现场测量,双方责任田的面积一目了然,事实是张某某占了陈某某的责任田。但张某某对陈某某偷偷拔除自己种植了一年多的茶苗耿耿于怀,不肯松口道歉,陈某某则认为明明是张某某有错在先,更是不肯主动让步。
吴德周见此情形,从法理入手,讲明了法律关系,可双方脸色并未缓和。吴德周便翻开自己的“调解宝典”,开始了故事分享,从他之前经手的调解小故事,到六尺巷远亲不如近邻的经典故事,从事实、法律和情理方面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没等故事讲完,两位邻居坐不住了,互相道了歉,重归于好。由于该案件在调解过程中,依法依规,情理结合,被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采纳。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吴德周共排查纠纷260多起,调处258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50多起,意外死亡事故20多起,均得到有效化解,涉及金额1500多万元。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17年,吴德周荣获宁德市金牌调解员称号。
普法宣传的“带头人”
20多年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使吴德周深深地体会到,一些群众不学法、不懂法导致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民间矛盾纠纷的根源,而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让群众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让法律知识家喻户晓,深化农村法治建设,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在调解中普法,在田间地头普法,在生产中普法,进学校企业普法……成为吴德周普法宣传工作的常态。
每逢“6·26”国际禁毒日、“12·4”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型活动,吴德周总是主动放弃假期,将辖区内热心公益普法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以普法宣传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举办讲座、提供免费咨询等多元化方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切实增强普法效果。
同时,他积极参与校园法治建设,定期组织司法所干警为辖区中小学讲法治课,将法治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法治意识,形成一人学法、全家参与的学法模式。
别看吴德周是个“老所长”,微信、微博、抖音他都用得“很溜”,“老所长可不是刷抖音打发时间,他是用这些平台做普法宣传。”司法所年轻干警吴宗章说,吴德周时常向年轻同事请教如何利用新媒体为群众带来接地气的实用法律常识,并且身体力行,每日将一些好的普法视频转发到各个工作群,带动大家一同发起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吴德周在数十年的基层工作中始终默默奉献,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凭自身的一股“牛”劲,展现了司法干警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