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同香樟一起成长的岁月
2020-07-28 23:55作者:2016-3-14 曾琳琳来源:
本网讯 又是一年植树节,看着7年种下的香樟树,沙埕边防派出所民警潘涛多有感触。
回想起2009年3月12日那天,是潘涛在沙埕边防派出所度过的第一个植树节。恰逢所里组织植树,和大多数官兵一样,潘涛选择了一棵香樟树苗,小心翼翼地种下,并为它取名为“蟠桃树”。与自己的名字谐音,虽然不指望它能结“仙果”,但希望亲手种的树苗终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年,也是潘涛毕业入警工作的第一年,如同树苗一般,充满了生命力,却也难逃新生的脆弱。
“潘涛,刚刚接了一个警,你跟我去一下。”
“潘涛,我过两天休假,所里没什么人了,你替我顶一下。”
“潘涛,一会儿我要下乡走访,你也去吧,多了解下辖区情况。”……
因为该所内警力不足,在刚毕业的那一年里,所里的岗位潘涛几乎都磨练了个遍,加班是常有的事。但由于业务不熟悉,工作成效往往又是事倍功半,这让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他犹如被生活泼了一盆冷水,工作激情也急速下降,脚步更是停滞不前。该所领导和同事们虽有给他作思想疏导,可是心中的结却始终不能打开。
而转折是在2010年夏天的那次台风,潘涛在进行防台宣传走访时,又路过了原先种植树苗的那片山坡,他一眼就认出了他的“蟠桃树”。这是他亲手种下它后的第一次见面。风雨飘摇中,小树苗倔强的地直立着,但即便如此,围绕在根部的一圈积水仍很有可能会致其烂根缺氧而死。潘涛赶忙将树苗周边的积水进行排除,之后,他常常还会在走访顺道时来看望他的树。小树苗的茁壮成长也给潘涛带来了极大的鼓舞,既然不是温室里的花,就要把自己成长为能够抵御住狂风和暴雨的大树。
潘涛重拾信心,彻底转变得过且过的心态,决定根据现实的工作环境和自身能力,找准工作重心,集中发力,摆脱充当哪里需要去哪里却又可有可无的“万能贴”角色,立志无论在何岗位、无论做何工作都要做出彩来。
在一年多的工作中,潘涛发现“内勤”工作任务多且杂,亦具有相对的专业性,同时还考验民警的文字功底。这不正是历练自己的好机会吗?三思之后,潘涛主动请缨,接过了所里“内勤”的接力棒。内勤民警不同于外勤民警,做的更多的是“为警”服务工作。如同所里这个大家庭的管家一般,“柴米油盐酱醋茶”,常常要提供“一站式”服务,既要满足领导所需,同时又需应民警所求;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内勤常常扮演上传下达的“传话筒”角色,而这也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正所谓小内勤,大学问。但是潘涛却以“撞了南墙不回头”的坚持,在岗位上打磨自己。业务不精,就虚心多像老民警请教学习;综合知识不足,就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工作中沟通不顺畅,就反复讲解,多协商……
渐渐的,内勤工作的千头万绪、纷繁芜杂愣是在潘涛的不懈努力中理出了一二三四,他成为了处理各种事务的行家里手。大家都感受到了潘涛的变化,笑言道:千言万语苦相劝,不如雨中一棵树。
而在这不断摸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潘涛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对内勤岗位的胜任,同时,各项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工作心态更是悄然改变。
2012年6月,沙埕边防派出所辖区的后港村、岙腰村连续有人报警称海上渔网被盗。面对难以侦破的海上渔网盗窃案,村民们大多自认倒霉,但是经验吩咐的民警刘端乐却认为多起案件必有联系且有迹可循,但是多起案件的案卷整理工作却让他犯了难,潘涛主动加入到这起案件的侦查中,刘端乐负责辖区走访寻找线索,而潘涛则对各起案件进行冷静分析寻找共通点,从而判断出了嫌疑人的大致身份。最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将两名嫌疑人绳之以法,得到了辖区群众和所内老民警的认可和赞扬。这一年,他当之无愧的被评为了“优秀民警”。这一年,他还有了一个新身份——父亲。
如今,潘涛的儿子已经4岁了,当年一坑水洼就有可能缺氧而死的小树苗也早已比潘涛还要高大,枝叶也已愈发茂盛,欣欣向荣的样子充满了生机。而现在的潘涛仍是可以在各个岗位上“轮轴转”的小民警,可是却再也不是可有可无。辖区的老人愿意来找潘涛给他们拍身份证件照,因为他的技术好,老人说拍出的照片显得精神;辖区因海水倒灌被水淹时,被困住的小孩都愿意跟随潘涛走,因为他会自制“废弃轮胎皮筏艇”,带孩子们“苦中作乐”玩“水上漂”的游戏;所里来的学员也总会有一个“潘师傅”,年龄不大但是业务门门清,心细的他还总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新同志度过初入职的那一段迷茫期……
今年的植树节,潘涛准备带着孩子再去种一棵香樟树,正如“蟠桃树”陪伴了他的成长一样,也希望孩子能够有一棵树陪伴他成长,即使风雨也坚强,茁壮成长,还为这个世界送去一缕清香。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