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伟:带兵和后勤都是历练我的“沙场”
本网讯 出生在军人世家的舒伟,从小听父亲讲对越自卫反击战长大。父亲参加过两山轮战,在同敌人血拼了18天后,年仅20岁的父亲不但活了下来,还在战场上救了战友。父亲的经历,让舒伟倍感自豪和骄傲。18岁那年,心中那颗参军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他背起行囊来到离家2000公里远的宁德,成了一名边防战士。
10年的警营生活中, 舒伟当过5年带兵骨干,代表宁德边防支队参加过2次全省边防武警大比武。2013年,又当上了宁德边防支队机动中队司务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虽然每一次换岗位都要重新开始,但是我来部队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所以再困难的事都要逆流而上!”舒伟说,在他眼里,能吃苦才是好兵。
新兵眼里的“好家长”
父亲20岁的时候在战场上救了战友,同样优秀的舒伟,2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带兵班长。
“面对10个和自己同龄的小伙子,而且个个都不比自己体能差,让我觉得很有压力,只有练得比他们多,才能比他们强,才能让他们服气。”回忆起刚当上班长时的处境,舒伟坦言自己体能在班里不出众,战士们心里很不服气。
“带兵就像带自己一样,你是什么样,你的兵就是什么样!”父亲的这句话,舒伟一直牢记于心。为了在体能上赢得班里其他成员的认可,舒伟每天都比别人早起半小时,别人跑3公里,他跑6公里;别人做100个双杠,他做200个;别人负重10公斤,他负重20公斤……这样的日子,他一坚持就是整整一年。终于,班里每次训练,不管是什么项目,他都遥遥领先。
威望有了,战士们也越来越愿意跟自己说心里话了。战士小刘和小谢决定考军校,舒伟就像家长一样为他们加油打气,还自掏腰包给他们请老师补习。有一次,小谢对舒伟说,备考的日子辛苦枯燥,想放弃了。舒伟安慰着只比自己小2岁的兄弟,将自己当年考学失败的经历讲给他听,劝他不要做可能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最后,小谢鼓起勇气坚持到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如果没有老班长的支持,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小谢说,班长就像父母亲,在他心中,舒伟永远都是可亲可敬的老班长。
比赛场上的“定心丸”
在2013年、2014年省边防总队比武中,舒伟一路过关斩将,通过层层选拔,连续2年被宁德边防支队选为参赛队员。那时候,舒伟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与其他选手相比,显然已不占优势。
选拔赛中,舒伟和队友们耐着7月的高温,反复训练山地武装越野、400米障碍、射击、爬楼速降、协同做战术等比赛项目。残酷的是,一个月的训练选拔,每天都有人被淘汰。
“很多人都认为我将是被淘汰的那一个,但最后我却在几十人中坚持了下来。”舒伟说,为了达成这种坚持,训练选拔的过程中,他的衣服从来都没干过。“早上负重20斤进行5公里山地越野,下午10公里体能训练。每次跑下来,2.5升的矿泉水能喝两瓶。跑慢了,早饭或者晚饭就吃不上了!”舒伟笑称,即便辛苦,但当兵就是为了学习部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如果还有机会,身体也允许,他还是会参加。
队友小许和舒伟一起代表宁德支队参加了2014年的比武。小许对舒伟当时的表现印象深刻,“比赛时,他发挥很稳定。当时我们一个主力在比赛中受了伤,大家一度十分气馁.在这个关键时刻,是舒伟接替了他,挽回了落后的成绩,给其他队员树立了信心。最终,我们团结一致,取得团体第三的好成绩。”因为舒伟精彩的表现,比武过后队友们形象地称他为“定海神针”。
战友心中的“严管家”
2013年,宁德边防支队决定成立机动中队,舒伟被任命为司务长。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角色转变,舒伟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甚至想过退缩。
“当带兵班长时,我只要管好一个班的训练和团结。可司务长要管整个中队百来号人的衣食住行,还有单位的所有花费,让我一时有点犯怵。”尽管刚接到命令打过退堂鼓,但一向喜欢迎难而上的他,很快就鼓起了勇气,做好重新开始的准备。
当时的支队财务科刘科长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经验丰富,舒伟便抓住机会向他请教。刘科长告诉舒伟,管财务不仅要亲力亲为,认真细心,还要熟知业务,做好账本。舒伟便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后勤工作概念》《司务长技术指导》等业务书籍,同战友们交流饮食习惯、主动与对领导探讨购物预算。不过半年时间,舒伟便从一个财务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单位里的“严管家”。
战士小马和小丁是回族人,而单位里其他人都是汉族。舒伟观察到,每次吃饭,他俩常常只用榨菜或者老干妈拌饭将就。舒伟知道,回族人不吃猪肉和猪油,于是便让炊事员每天给他们单独炒一道菜。时间久了,炊事员有了情绪,埋怨:“当兵不就是要统一吗?他们天天搞特殊,不是影响部队工作?”面对炊事员的不满,舒伟耐心疏导他们,教他们换位思考,尊重民族差异。在舒伟的劝说下,为回族战友“开小灶”成了该中队的传统,饭桌上也多了一份“和谐”。
舒伟说,他的心中总装着父亲描绘的戎马沙场。即使是和平年代,当兵也要时刻保持战斗姿态。10年来,他遵循父亲教诲,把每份工作都想象成战场,做到极致,这才有了战友们的高度认可及2016年公安边防部队伙食管理标兵等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