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兰晖:刑侦尖兵智破谜案

2020-07-28 23:56作者:2018-9-3 龚丽雯来源:

    本网讯  “哪怕再细微的物证,也逃不过他如鹰般的锐眼;再狡猾的伪装,也骗不过他沉着的思维。勘查取证,他不仅专业地为破案提供‘解锁钥匙’,还给邪恶有力一击。”近期,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宁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兰晖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作为一名从警22年的老刑侦,兰晖的刑事勘验工作虽称得上游刃有余,但更多时候却犹如行走在跌宕的山路,充满挑战。“特别是一些投放危险物质类与爆炸类案件,因痕迹物证不足或现场破坏大,往往难以提取到有效的、足以直接认定罪证的证据,侦破难度极大。”


    2016年,发生在宁德蕉城区戚继光公园的一起注射蛇毒杀人案,便体现了刑事勘验工作的不简单。


    当年8月8日凌晨,宁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在戚继光公园内有人被持枪抢劫,被抢者受伤。被害人经宁德市中医院抢救,于凌晨5时许因抢救无效死亡,具体死因不明。


    接到报案后,兰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现场勘查工作。除了在死者的身上发现一对仿真对戒、一个戒指盒、一份疑似死者情人写的情书及几瓶易拉罐啤酒等物品外,现场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死者随身携带的手机、钱包等财物都没丢失。除了右手手臂肿大外,也没其它损伤。这显然不是报警人所说的抢劫案。”兰晖第一时间作出判断。


    既然不是抢劫,那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案发前,发生了什么事?兰晖脑中不断闪现出各种可能。最终,根据现场竹林环境与死者右手臂一处疑似蛇咬的齿痕,他大胆提出一个可能:死者疑似被毒蛇咬伤中毒死亡。


    为了佐证自己的设想,兰晖带领法医和刑侦技术骨干对死者尸体进行了多次检验,证实了死者确实死于蛇毒,案件似乎可就此定论为一起意外死亡事件。然而,认为并未提取到直接证据的兰晖却在案件取得“重大进展”时,坚持再对尸体进行勘验,并最终在尸表上找到一个微乎其微的针孔。也正是这个不起眼的针孔,为专案组提供了新的侦破方向,排除了死者意外死亡的可能,促使该案在48小时内得以迅速告破。


    在该案的诉讼过程中,兰晖又积极联系组织全国蛇毒检验鉴定专家进行专家论证,确保了这件利用蛇毒杀人案件诉讼的顺利进行,使该案成为成功破获的新型犯罪的经典案例。


   “任何案件只要发生过,都会留下痕迹。你想要掩盖的越多,你留下的就越多。”兰晖认为,只要从细微处发现案件线索,从案件的“果”逆推事件的“因”,一切“谜案”都有可能找到突破口。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