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区司法局打造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让群众畅享身边的法律服务
本网讯 如何整合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为建设美好新蕉城提供更好的公共法律服务?带着这一问题,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司法局积极探索,依托“12348”法律服务平台、人民调解工作、精准法律援助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构建城乡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的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以服务基层为重点,综合性、便利性、多层次的蕉城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让公共法律服务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
网上网下双管齐下
“我在宁德某工程项目部打工,眼看临近春节了,却拿不到工资,我该怎么办?”2019年1月12日,蕉城“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接到一位工友林某的求助咨询。原来林某完成项目建设后,遭遇老板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虽然在劳动部门协助下与用工方签订了《还款协议》,但仍要不回工资余款。
“您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合理解决……”热线值班律师杨小芳仔仔细细地为林某进行分析,并对接区法律援助中心帮助维权。事后,在蕉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林某向蕉城区人民法院提请诉讼,胜诉后成功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在蕉城,只要拨打“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群众都可以免费获取基本的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平台由专业律师在线值班,面向公众提供法律咨询在线解答、法律服务机构咨讯查询和服务引导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自2017年7月平台开通以来,共接听群众法律咨询892人次,占全市25%以上份额。
与此同时,为了让群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法律服务平台,今年7月,“蕉城掌上12348”网络平台上线试运行。群众可以直接在线上与专业律师就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一对一咨询互动,随时随地享受近在“身边”的专业法律服务。平台还提供了法律援助在线申请功能,群众通过手机上传材料,律师线上审核,在3个工作日内联系申请人提供帮助,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走路”。
电话热线平台使用门槛低,而网络平台覆盖面广,二者的相互补充,为群众提供了便捷、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务。
调解力量下沉一线
2018年上汽宁德基地项目动工,在重大项目动工之初,往往涉及一系列拆迁补偿纠纷以及项目周边的社会稳定问题,而在建设过程中,劳务纠纷、工伤等需要法律帮助的情形比较多。蕉城区司法局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提前谋划,于2018年9月积极参与成立了上汽宁德基地指挥部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围绕上汽宁德基地项目这个重量级的“金娃娃”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七都镇河村的老张就是调处中心的一位常客。由于子女远在外地工作,对于征地拆迁补偿的相关规定,老张也是一知半解,只要遇上不懂的问题,他就往调处中心跑。“律师能够给予有关征地补偿事宜的专业解释,让我既放心又安心。”迁居新居后,老张还特意打电话到调处中心表示感谢。
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蕉城区司法局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上花心思、下功夫。截至目前,指导成立了社会民生领域专业性调解组织5家、培育了“林天忠个人调解工作室”等金牌调解工作室4家、培养了“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吴新蕊等金牌调解员10人,在各乡镇成立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区315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人民调解以更多元的方式走进基层,全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蕉城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较大矛盾纠纷770件,调解成功765件,调解成功率达99%。
法律援助定向倾斜
推动法律援助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为弱势群体打开法律服务的大门,是蕉城区司法局践行法律关怀和法治温度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8年8月,蕉城某村村民黄某明来到蕉城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请求帮助。原来,黄某明曾雇佣黄某如,帮忙搭盖新房彩钢瓦。在施工过程中,黄某如不慎从长梯上跌落,导致腰椎受伤,后入院治疗。在前期代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后,双方因赔偿问题协商不成,便一直僵持着。黄某如一气之下,将黄某明告上法庭,要求黄某明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家庭经济不宽裕,又即将面临一大笔赔偿,黄某明只能找法律援助。庭审过程中,围绕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指派律师凭借娴熟的法律功底,据理力争,一一辩驳,尽力维护黄某明合法权益。事后,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圆满解决了该起诉讼案。
只要群众有需要,像这样的援助都在进行。蕉城区司法局在以往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让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军人军属等重点对象能够更及时享受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
2019年以来,蕉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件,接待群众咨询525人次,免收受援人法律服务费用3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