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吓斌:追寻永不褪色的信仰
本网讯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在走上从警路的那一刻,周宁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赵吓斌的梦,就是做一把伞,为百姓遮风挡雨;或执一柄剑,护社会稳定安宁。2004年警校毕业后,赵吓斌被分配到基层派出所,成为一线民警。尽管时常面临着复杂的治安环境,承受着群众的审视,肩负着严峻的任务考验,但他始终追寻着“公安蓝”这抹永不褪色的信仰。
柔性执法 挽救迷途少年
从警16年中,赵吓斌有14年都扎根在基层。于他而言,基层的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无论调解还是办案,法律与人性的统一,始终被他放在首位。
2017年8月,周宁县公安局咸村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案件,几个年轻人因口角将人打伤,其中一名嫌疑人林某畏罪潜逃。时任派出所教导员的赵吓斌得知其年仅16岁,又是初犯,本着挽救一人的想法,在其自首后办理了取保候审。没想到10个月后,林某再次犯案潜逃。
“一定要依法对其进行惩治!”布置抓捕任务时,赵吓斌语气铿锵,但内心的声音告诉他,少年误入歧途,未必就是天性本恶。为了解林某两次犯罪背后的原因,赵吓斌多次深入其所在村居,走访村委、亲属、邻居,最终得知林某父亲早年因犯罪仍在服刑,其母为维持生计常年在外务工。林某初中辍学后结交了一伙社会朋友,因此养成冲动性格,屡屡滋事犯罪。
“他只是缺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引导,不见得就没救。”这么想着,赵吓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6次深入林某所在村居开展劝投工作,并先后10多次致电其母亲释法说理,终于劝服林某投案自首。审讯期间,他又多次找林某谈心,让其放下思想包袱、好好接受改造。
没人知道,在这6趟劝投路上,赵吓斌几度因腰椎间盘突出到医院治疗,医生曾要求其立即住院,否则严重的话有瘫痪的风险。可案件没办结,少年林某的成长轨迹没有导正,他的心始终放不下。
去年6月,林某刑满释放后,第一时间给赵吓斌打来电话。电话中,林某真挚地唤他“叔叔”,并恳切地说:“谢谢您一直的教导和照顾,我会记住您的话,以后一定走正途。”这一句承诺,让赵吓斌更坚定了追寻梦想的道路。
多年来,赵吓斌扎根基层共办理各类案件1000多起,调解纠纷400起,帮助老人救助小孩80多人,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个人嘉奖5次,被国家禁毒委办公室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等。
心怀大局 细微处破案件
2018年12月,赵吓斌从基层派出所转岗至治安大队。踏上新的岗位,也意味着一切过往皆成序章。“职能的转变,要求我站上更高格局,从全县角度重新审视公安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查处重大治安案件以及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等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是不论岗位怎么变,我的信仰不会变。”赵吓斌笑着说。
赵吓斌口中的“信仰”,在每个公安人心中有不同理解。有的是甘于奉献,有的是忠诚履职,有的是惩恶扬善,而在赵吓斌心中,则是拓宽人生广度,提升自我价值,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也因此,对于一些涉及社会公益的案件,他总是格外“卖命”。
去年8月,纯池镇莲地村北山堂山上传来阵阵臭味,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接到群众投诉后,赵吓斌敏锐地察觉到臭味可能是有人在山上私设工厂引起,随即联系周宁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在去年9月2日前往北山堂作一次突击检查。
可令赵吓斌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摸寻至该工厂时,现场已人去楼空。不过细心的他在检查工厂时,发现地上有大面积水渍,一旁的冶炼炉还热着,而冶炼产出的废渣被随意倾倒地上,只用泥土虚虚掩埋。显然,对方虽已撤离,但走得匆忙。
这么想着,他当即让随行的鉴定部门工作人员对现场废渣样本进行提取,自己则与同事们兵分几路,以工厂为圆心向周边辐射展开搜索。考虑现场还留有大量煤块等材料,他又留下人手把住进厂通道,果然在不久后拦截下几名欲将材料转运他地的司机。
以这些司机为突破口,赵吓斌很快通过技术手段掌握涉案人员真实身份,同时根据已有的线索,在高速口拦截下几名废旧电路板的运输司机,进一步固定证据。多方联动下,很快揪出了藏身在纯池的叶某顺、叶某飞、徐某青、周某虎、陈某等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叶某顺等人供述了其在未取得相关资质和证件的前提下,私设工厂,从浙江台州、江苏苏州、山东等地收取废旧电路板、电器内废旧电线、铜渣等垃圾206.1吨,并从中熔炼提取金属,盈利439948元的事实。经宁德市计量所鉴定,该处冶炼点现场焚烧遗留的炉渣共重16.041吨,经司法鉴定所鉴定为危险废物。
战疫一线 守好“空中门户”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赵吓斌接到疫情防控调动指令,和妻儿简单告别后,就毅然奔赴咸村镇街头亭疫情防控检测点。
20多天后,赵吓斌刚从防控一线退下,得知武汉需要支援,又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虽然最后没能成行,但他始终没停下“多做一点”的步伐。3月24日,在其个人强烈意愿下,赵吓斌经上级调配,作为周宁县唯一参加驻鲁工作组的成员,随队前往山东开展抗疫工作。
经山东国际机场入境,是境外人员返闽的重要渠道之一。根据组织安排,他与工作组成员共同配合,先后在烟台、济南机场主动与当地边检、海关、外事等部门对接,了解掌握相关人员境外旅居史及身体状况,保持与境外入闽人员及其亲属的密切联系,第一时间筛查闽籍人员或目的地为闽的人员信息,实现多渠道群防群控,全力守好“空中门户”。
“驻鲁期间,作息得随着航班转。有时候航班凌晨一两点抵达境内,我们也得迅速整装提前备战,一轮摸排下来至少需要3-4小时,结束时天已蒙蒙亮。”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厚重的防护服,让赵吓斌等工作人员承受了不小的身体与精神负担,但为确保摸排工作的闭环管理不出漏子,这些困难都被他们一一克服。
截至5月23日24时,工作组共完成126班次国际航班、7500多人的排查任务,核查核实402人,有效避免了涉闽人员失管失控现象发生,实现“入境涉闽人员信息核查核实率100%”和“省交通检疫组推送信息闭环率100%”的双百目标。
8月1日,赵吓斌再次奔赴山东开展战疫工作,虽然暂时不能一家团聚,但每次与家人开启视频通话,听到2岁儿子喊着“爸爸不退、警察不退,中国加油、世界加油”时,他的内心就充盈着希望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