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在宁德】蕉城区人民法院:普惠金融多元解纷工作法
本网讯 近年来,受金融政策调整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普惠金融纠纷持续增长、银行收贷难度愈发增大,大量金融纠纷涌入法院,易造成局部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为破解上述难题,宁德市蕉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于2020年5月成立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创新普惠金融多元解纷工作法,有效把金融纠纷预防在源头、解决在诉前。中心成立运行以来,共诉前成功化解普惠金融纠纷2437件,普惠金融纠纷一审立案数由年均1400余件降至500余件;2022年全区万人起诉率较2019年降幅超50%,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体系排名全省第一。
突出党政统筹,纳入“一盘棋”整体推进
蕉城区委加强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将诉源治理、诉非联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范围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协调法院、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压实金融纠纷化解主体责任。建立诉源治理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区政府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辖区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专项资金,提供场地、设备、人员,保障普惠金融解纷机构实体化运行。
强化协同联动,建立“一站式”调处中心
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司法、金融监管、行业组织等成立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制定普惠金融纠纷调处规范,为当事人提供“调立审执”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以调处中心为指挥中枢,各乡镇人民法庭、诉非联络点为前沿阵地,织密金融解纷服务网络,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普惠金融纠纷调处服务。成立金融审判专业团队,打好“繁简分流、诉前调解、速裁快审”组合拳,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从65天缩短至18天。
注重数智赋能,构建“一体化”解纷体系
研发集委派、受理、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金融解纷智能管理系统,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审判管理系统,根据不同主体需求和便捷操作原则设计法官端、调解员端、当事人端和管理端,实现法官与调解员互联互动,案件调解全程留痕、全程纳管。全面推进“诉服村村通”建设,推动平台延伸至乡村社区、企业园区、海岛渔排,群众通过自助终端、手机端、电脑端即可实现金融解纷“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如,因三都海域交通不便,特邀调解员通过海上巡回法庭远程服务终端与养殖户郑某开展诉前调解,协助其远程签订还款协议,顺利达成调解。
聚焦惠民共赢,强化“一揽子”解纷服务
在“两微一端一号一抖”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普惠金融司法协同机制专题宣传,积极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诉前调解方式化解金融纠纷,达成还款协议后及时予以司法确认,且免收取任何费用,做到便民惠民。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将金融机构诉前调解案件量、年度成讼率等纳入考核范畴,引导金融机构出台调处优惠政策、合规让利,为金融机构收回贷款5686.75万元,为借款人节省诉讼费304.9万元。以宁德市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对一次性或分期还款的,减免全部或不同比例罚息、复利,对按期足额还款的,由金融机构承担律师费等,提高主动偿债率及不良贷款回收率,促使更多金融纠纷诉前快速化解。
坚持选优塑能,打造“一流化”法调队伍
建立特邀调解人才库,严格准入退出标准,实行留优去劣动态管理。指派擅长金融解纷的法官为每个诉前调解案件提供全程指导、释法析理,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完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按照“一案一补”原则,每件发放调解补贴300元,提高调解员金融专业水平、主观能动性和解纷效能。出台《员额法官办案绩效考核办法》,把诉源治理宣传、诉前调解成效纳入法官、助理法官年度绩效考核范畴,转变法官司法服务理念,不单纯以办案数量看业绩,更加注重诉源治理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