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原创)“蓝丝带”行动——霞浦特色的“蓝色司法”品牌
2020-07-29 00:13作者:2016-3-21来源:
本网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家庭和睦才能培养良善的家风,反对家暴才能构建和谐家园。近年来,霞浦县人民法院每年受理家事案件平均在700件左右,解除婚姻关系约占53%。其中,家庭暴力是影响夫妻感情和家庭稳定的一个隐患,而维权意识淡薄和维权难度大是反对家庭暴力的主要难题。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我院为“涉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改革”七家试点法院之一,并受邀参与中澳合作国家级反对家庭暴力课题调研,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和充足的经验积累。经过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探索,霞浦县法院以加拿大“白丝带”运动为参考,精心打造体现霞浦特色的“蓝色司法”品牌——“蓝丝带”行动。“蓝丝带”行动是该院探索反家暴行动的代名词,突出宣传-预防-联动-力止家庭暴力,立足县域司法特色、传统文化和维护家庭稳定,推动反家暴工作实现新发展。
机制创新,构建预防惩治合力
在审理涉家暴案件过程中,该院推进“五步法”,实行庭前风险评估、心理干预矫治、庭中调解优先、庭后及时回访、合力部门联动等工作机制,有力促进“平安霞浦”建设。在案件受理前,涉及刑事犯罪的主动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接,提前介入了解相关案情,制定审理预案;立案审理阶段,启动反家暴案件的特殊审理模式,确定承办法官,安排有丰富妇女、儿童工作经验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开展心理干预,注重了解施暴者、受害者有关情况,在审判过程中引入心理咨询指导矫治,修复受害者心理创伤,同时对施暴者进行暴力行为心理修正,从源头上防范家庭暴力。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创设柔性审理机制,根据个案情况引入非对抗性、灵活性的家庭、亲情调解,有效缓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强化案后跟踪回访,定期入户下访或通过所在村镇、社区等调查掌握当事人家庭关系动态,确保施暴者不反弹,受害者消除家暴阴霾。
指导协调,试点工作卓有成效
为推进反家暴工作专业化和适应新形势下家事纠纷案件渐趋复杂的需求,该院积极创新家事审判理念和审判方式,成立专门的家事审判庭,在人民法庭、乡镇等地设立家事巡回审判点,制定《家事纠纷诉讼指引》《家事审判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等工作制度,明确家事纠纷的立案范围、审理流程,着力打造以家事审判为核心的专项审判模式,增强操作性和威慑力。2013年至今,该院多次应邀参加“中澳反家暴联动机制试点”会议,就“蓝丝带”行动开展情况作经验交流。
该院积极探索多方联动协作、联合培训及信息共享等机制,整合妇联、司法、民政等机构资源,着力打造以反家暴维权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以家事审判庭为主,其他部门参与的反家暴维权阵营,通过分工行动,综合治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扩大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
宣传联动,声势氛围日益浓厚
“蓝丝带”行动象征着对家庭暴力不再宽恕,不再沉默,倡导消除暴力是社会的共同责任。自开展活动以来,该院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渗透反家暴理念,联合团县委、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开展“蓝丝带”行动,举办反家暴工作培训,组织“反对家庭暴力 维护家庭和睦”系列宣传活动,邀请5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反家暴书画比赛、萌语征集大赛,选派青年女法官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开展法制宣传,普及反家暴知识,提升反家暴工作影响力。拓宽反家暴维权的深度和广度,选取典型案例,利用法制宣传日、法院开放日等时机,邀请人大、政协、记者代表等旁听庭审,同时通过官方微博进行庭审直播,实现庭审的全程公开,让更多人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营造反家暴工作的良好氛围。
反家暴是促进家庭和睦和谐的重要工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开动脑筋,积极作为,勇于创新,以司法之力助家庭建设,让每一个家庭都沐浴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之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