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城市即山林,给法官一片蓝天绿地

2020-07-29 00:14作者:2019-1-4 叶福弟来源:

    本网讯  走进寿宁法院,你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与蓝天绿地融为一体”之美感;“我与森林城市共建设”之收获;“我与单位共生共荣”之挚爱。这“三有”的动力源头,就是该院积极参与省级“森林城市”争创过程中,领导班子用实际行动,给法官开辟一片蓝天绿地!


    寿宁县城“地无三尺平”“两山夹一沟”,曾被冯梦龙形容为“地僻人难到”“举足可周”的地方。法院园区基础建设受限如同“水缸里打拳头—使不上劲”,时常听到老一辈的法院人在追忆,原来的办公地点在旧衙门,土地面积还不到1.6亩,别说不见一棵树,甚至连像样开庭的地方都没有。改革开放40年来,为了给法官一片蓝天绿地,法院人用真心实情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与百姓的关心支持,克服重重困难,经多方努力,在茗溪的山脚下硬挖挖出个审判用地,给寿宁腾出一个让百姓讲理与领略梦龙无讼文化的地方!


    为了给法官一片蓝天绿地,决策者们认真做好用地规划,占地仅有23.5亩的区域面积,就给绿地空间腾出了11亩地,约占总面积的46%。有人开始不理解,老法院连一棵树都没有,现一下留了近一半去种树植草,是不是想法太超前了?但决策者为的就是要实现这蓝天绿地梦!


    为了给法官一片蓝天绿地,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精心布局,描绘蓝图,百倍珍惜,让规划心智与绿色梦想同时在蓝天上飞翔。从院长到普通法官,他们一次又一次在谋划绿化美化工作,规划讨论会开了一场又一场,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施工图从大院一直画到山上,从树种花草一直标到配套景致。


    为了给法官一片蓝天绿地,该院不断破解技术难关,请求外援。院区原是一个呈梯状的陡坡,被挖后,造成水土流失、山体裸露,后门山还成了成片的“挂白区”。要把这样的岩质“黄土西坡”治理好,变为鸟语花香的森林人家,遇到技术难题可想而知。在院领导的真诚感召下,林业、市政主管部门来了,凤阳镇等挂勾共建的主官来了,以顿超会长、张培基主席为代表的友好人士来了,他们多次指派专业人员到场指导,并提供经费、技术、种苗等多方面的热忱帮助,共同化解立体绿化难题,为法院的森林园区建设立下了功勋。


    为了给法官一片蓝天绿地,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省级森林县城的创建工作,把争创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专人负责,多方筹措资金,融合无讼、廉洁的文化元素,按照节俭简约的原则造景,选择宜植适种的树木花草绿化美化。尤其在节俭方面更是动了心思,种苗哪里便宜就往哪里调,如江苏的银杏能省钱,就选择江苏的,如漳州的苏铁划算,就由本院漳州籍的干警负责落实购买,用省下的钱,办更多的事。为了节省开支,共享劳动成果,还发动全体干警共同参与。他们利用双休与节假时间,上山挖有价值的树桩与野生花卉,到溪涧拉回景观石头,到鱼塘里选捞观景鱼,到林间取回肥沃的培植土等。


    通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该院的绿化美化结合梦龙无讼文化、廉政文化,从零起点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法官真正拥有了一片蓝天绿地,其富实之美,自然之美,超负荷劳动后的放松之美,无不荡漾在每个法官的脸上。

现在走进这家法院的园林区域,秋天就能见到高高的银杏为你招展金黄之叶;冬天的一排樱花吐着红艳,为你送来了喜庆的温暖;春天更是满园百花争艳,为你洗去一切烦恼;盛夏正轮廉园的荷花绽放,一定为你诠释宁静致远的内涵。


    寿宁法院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蓝天白云”的愿景,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工作。他们置身于山水之间,沐浴着无讼春风,“风叶谁相持,默默自相吟;赏心无远近,自此颂森林”。干警们从朝霞到夜幕、从春日到冬季,在恢复冯梦龙笔下“万树北遮城”的美景中、蓝天下、绿地里,带着浅浅的泯笑,在执法办案和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