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化

以孝德文化为牵线,推进“一村一警”!这个派出所有妙招……

2020-07-29 00:16作者:2020-5-12 张娟娟来源:

本网讯  柘荣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地处城乡结合部,该所充分利用辖区原有“孝德文化苑”基础,设立“一村一警”工作室,按照“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调解优先、促进和谐”的原则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创新“一平台”“三机制”,扎实推进“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孝德平台变身警务大舞台


“没想到在这里听听故事,聊聊天,多年的纠纷就这样解决了。”5月6日,城郊乡村民郑某法多年的一个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原来,在2016年柘荣县进行柘泰公路建设,位于城郊乡辖区的郑某法与郑某玉两人共有的一块面积1.26亩山地被征用,当时共获得总赔偿款1.5万余元,但双方因这块地的分割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多次协商都未能达成一致。为妥善解决双方存在的分歧,今年5月6日,城郊派出所民警组织双方在孝德文化苑开展调解,在民警与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调解取得了圆满成功,郑某法分得征地款8千余元,郑某玉分得7千余元,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多年未能解决的邻里矛盾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微信图片_20200513135645_meitu_2.jpg

近年来,城郊派出所民警利用“孝德文化苑”平台,结合辖区实际开展警务工作达到了“四升”的预期效果。一是警务效能提升。通过及时将接处警中纠纷类警情经前期处置后分流调处,实现了派出所警务效能提档升级和服务发展更加有力的双赢效果。二是维稳能力提升。通过“孝德文化苑”与“一村一警”互补工作机制,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使一批事关百姓民生、经济纠纷的历史遗留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和有效处置,有效降低了违法信访事件的发生。三是群众安全感提升。借鉴“孝德文化”有利于矛盾缓和与及时化解,避免对抗升级,演变为案件。近年来,柘荣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郊乡内企业林立,许多厂房新建或扩建。在工业化浪潮中,城郊乡湄洋村陈氏家族有两个祖坟所在地被开发商挖掘并开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处理。为企业更好发展解决矛盾,今年4月20日,城郊派出所与所在乡政府工作人员联合发出邀请,将开发商代表和陈氏家族代表请到孝德文化苑。这场调解有些特别,双方到达后并没有立即展开调解,而是由文化苑的工作人员先给大家讲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道德文化课”解开心结,而后在民警和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商与陈氏家族代表达成和解。四是规范性得到提升。“一村一警”机制叠加孝德文化弥补了群众对行政调解的某些不信任感,“民间组织真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有些群众达到孝德文化苑后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但是,当看到民警与乡政府工作人员都列席并倾听他们真实的问题和困难时,这样的疑惑就自动解开,并收效颇丰。


三机制助力调解规范有序


一是民警责任制,民警接到民间纠纷和适用调解的治安案件警情后,及时进行先期处警,认真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固定相关证据,为后续调解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微信图片_20200513135709_meitu_3.jpg

二是委托移送制,民警对无法当场调解的矛盾纠纷,按审核、告知、移送的程序,及时将矛盾纠纷移送“孝德文化苑”进行调解。有些当场无法解决的矛盾,当事人双方情绪都较为激动,通过“先缓一缓情绪,再到孝德文化苑谈心”的方式,最大限度稳定双方情绪,为调解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调解反馈制度,在调解过程中,民警与孝德文化苑工作人员严格主持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等程序,及时反馈矛盾纠纷调处结果,做好待化解纠纷的交接工作,及时交流、反馈已移交纠纷的调解进度情况,实现了警务工作与“孝德文化苑”无缝对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