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百姓心为心 以人民福为福——宁德政法系统“四个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深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2020-12-21 17:42作者: 黄锡顺来源:

        本网讯 “宁德公安这个案例要去博鳌论坛啦!”近日,由霞浦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创新推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险”工作模式,入选了第六届社会治理创新博鳌论坛“法治影响中国典范”案例,且是第二批入选案例中福建全省唯一公安机关案例。

        消息传开,宁德全市各媒体、社交平台、朋友圈纷纷传播,点赞助力。这项始创于周宁县、深化于霞浦县、推广至宁德全市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近年来,宁德全市政法系统积极践行“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破解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如今,在宁德,类似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险”创新工作模式不断涌现,群众安全感率逐年提升,位居全省前列,在省对设区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年度考评中连续三年获优秀等次。

        当前,全国正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全会精神如何在政法领域更加精准对接、更加精确指引?对此,宁德全市政法系统创新学习思维,立足“四个增强、四个突出”,深度把握市域社会治理规律特点,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福为福,深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增强“法治”思想
        突出“新发展”战略保障

        “福建宁德等法院推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促进自动履行率大幅提升,营造了褒扬守信的社会氛围。”2020年5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作工作报告时指出。

        宁德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被周强院长点名的该项制度,从2019年底在宁德全市法院实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要求相切合。

        对标这一目标要求,宁德政法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能力,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宁德政法系统重点强化“三个保障”,即——

        保障“高质量”发展超越。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持续做实做优企业法律服务部、景区游客法律服务驿站、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及项目建设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等服务保障措施;切实加强对产权的执法司法保护,持续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全力护航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闭环运行、稳步发展,让投资者真切感受到法治对产业、对企业、对产权的保障力度,助力宁德迈进“万亿工业时代”。

        保障“高颜值”生态环境。持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补植复绿”“生态修复补偿金”等生态环境修复途径,着力构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屏障;深入推进三都澳及沙埕港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努力让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成为“美丽宁德”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45.48亿元,综合整治各类渔排141.73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全市海上养殖综合治理攻坚战战果显著,实现了禁养区养殖设施全部清退、养殖区和限养区养殖设施全面升级改造。

        保障“高品质”法律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政法部门资源,优化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推动110与12345等便民服务平台对接流转,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融合发展,深化“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辅警”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中国法学会会员“走百乡进千村访万户”活动,巩固提升“社区(村)法律诊所”“中国法学会会员工作室”等法律服务品牌,助推实现人民对法治领域美好需求的向往。

        增强“安全”观念
        突出“大平安”格局构建

全市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8个、恶势力集团65个、恶势力团伙32个……利剑扫黑,铁腕除恶,一组组数据,充分展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三年来,宁德所取得的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阶段性战果,切实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对此,宁德全市政法系统以防控各类重大风险为牵引,弘扬斗争精神,强化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防控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在构建“大平安”格局中,宁德政法系统重点构建“三个体系”,即——

        构建“政治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健全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把握抢占法律、道义、舆论制高点,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构建“社会安定”维护体系。始终把管控化解风险隐患、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和基本底线,总结推广霞浦县“信访评理超市”、寿宁县公安局下党派出所“1警+5员”等经验做法,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两个原则”,充分发挥地方主责落实和部门主管推动“两个作用”,坚决兑现奖励与惩处“两个措施”,推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确保实现“六个不发生”。

        构建“人民安宁”保障体系。紧盯安全感测评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关键领域、重点群体,完善道路交通、寄递物流等领域防范管理机制,深化打击整治缉枪爆违法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持续弘扬“时代楷模”杨春的时代正气和时代精神,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长效机制;拓展提升蕉城区、福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屏南县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做法,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干预体系;总结推广政府出资为辖区内人口统一购买“社会治安综合保险”和福安市女子护学岗中队等特色亮点,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增强“市域”意识
        突出“现代化”实践主题

        3800亩秀丽东湖、壮观的金马海堤,衬映着金蛇山、塔山和大门山,构成三山一水的城市独有旖旎风光。这份美丽风景的守护者,是一支别样的“黄色队伍”——环东湖巡防队。这支组建于2017年4月的队伍,着力打造巡逻、走访、救助、宣传、隐患排查“五位一体”巡防模式,为擦亮“新宁德·环东湖”品牌贡献了强大力量,成为宁德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典范。

        近年来,宁德全市政法系统按照“增强社会治理自觉性,当有为之人;增强社会治理前瞻性,做能为之事;增强社会治理实效性,谋善为之功”的思路和干劲,突出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全国试点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在此进程中,重点推进“三个现代化”,即——

        聚焦“终点站”目标,推进治理机制现代化。紧紧围绕将大矛盾大风险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这一目标,完善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和社会治安稳定形势研判分析制度,优化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积极倡导并带头践行的“四下基层”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的“宁德模式”,深化市直平安建设责任单位挂点帮扶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努力把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平战结合和平战转换机制,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组织动员、协调配合、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智能端”目标,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紧紧围绕将市域打造成为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这一目标,强化党委领导,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突出政府负责,构建指挥高效、反映灵敏、行动有力的市域管理体系;重视群团主推,充分发挥团市委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市妇联巾帼网宣员等作用,拓展群团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加大社会协同,发动群众参与,拓展提升古田县苏墩村“晨巡晚议”、柘荣县草根“和事佬”工作室、屏南县“善·成长”平安服务中心等一批先进典型,大力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推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着力构建“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

        聚焦“保险阀”目标,推进治理布局现代化。紧紧围绕将县域建设成为市域社会治理“前沿战斗堡垒”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好平安建设考评导向作用,深入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和人民法庭、检察室、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建设,推动乡镇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加快推进乡镇志愿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市县乡村四级专兼职巡逻力量建设,推广东侨开发区环东湖巡防队经验做法,打造城乡统筹、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增强“创新”理念
        突出“高质量”时代要求

        2分钟,短短120秒,只够吃半个苹果、泡一壶茶,甚至连一首歌都听不完,但是,在福安市发生轻微交通事故,通过“事故e处理”平台,受损车主最快2分钟便能收到保险公司理赔款。这就是福安市公安局在全省首创、被人们赞为“路上枫桥”的“互联网+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新模式。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平安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宁德市着眼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基准目标,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创新摆在平安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充分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助推平安建设提速提质。

        工作中,宁德全市政法系统重点创新“三个治理”,即——

        以“新基建”赋能智慧治理。抢抓5G、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逐步完善政法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建设集约化、流程规范化、数据标准化。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要生产力、要“警力”,持续深化“数字宁德”建设,优化提升宁德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模块和应用水平,全面推广周宁县智慧执法中心、福安市公安局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121”、柘荣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微警务”、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湖滨社区等经验做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从信息化、数字化迈向智能化、智慧化。

        以“新维度”完善网络治理。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创新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维度和方式维度,健全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组织领导、法律保障、统筹协调、技术支持、网民自律等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宁德市新媒体微公益联盟”,健全完善172家重点网络平台和77家互联网企业基本信息库,增强工作前瞻性、预见性、精准性,从源头上降低科技创新对网络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由经验思维向数据思维的转变。

        以“新导向”提升基层治理。围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导向,持续创新丰富蕉城区“海上枫桥”、福安市“路上枫桥”、蕉城区蕉南街道“社区枫桥”、寿宁县下党乡“山里枫桥”等内涵实质,深化拓展党员社区报到、福鼎国家级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试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等探索实践,努力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社会治理“宁德样板”。目前,全市一半的公安派出所已按公安部部署要求完成了“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目标。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