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政法人风采】范陈鑫:担当在一线 履职践初心
本网讯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他保卫机关安全,维护庭审秩序;作为一名挂职干部,他帮助乡里发展生产,做好群众工作。工作性质天差地别,但他从不马虎对待,仍以一颗赤忱真心赢得群众信任,他是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副政委范陈鑫。
职尽责,守护司法正义
提起司法警察,许多人会感觉到一丝陌生和神秘。无论是审判现场、押解途中,还是在强制执行现场,始终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维护审判秩序和法律权威,是公平正义、法律尊严的坚定守护者。
“事情发生在哪里,保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民需要在哪里,服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从警15年来,范陈鑫始终坚持这一信念,出色地完成一个个充满挑战的任务。2018年以来,他共完成法庭安检案件当事人400多人次,开庭80多起,押解被告人300多人次,没有发生一起人犯脱逃及安全事故。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范陈鑫勇挑重任,敢于迎难而上。2019年4月,当他听说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需要抽调法警跟班学习3个月的消息后,他马上向组织报名参加。朋友们都很不理解,孩子小、妻子身体又不好、第三巡回法庭的任务又重,都劝他不要去。但他却笑了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3个月后,当大伙再次见到他时,发现他变瘦了、黑了。
冲锋在前,坚守战“疫”一线
时刻冲锋在前,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全国各地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彼时,地处寿宁县东北部的大安乡也正经历着一场战“疫”大考。作为宁德中院与寿宁县大安乡双向交流挂职干部,挂职不久的范陈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
除夕夜那晚,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范陈鑫主动对家人提及返乡的想法。“乡里考虑到我是挂职干部,家又在宁德,没通知我回乡,但我觉得我必须去。”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大年初一一大早,当邻居家的鞭炮声刚响起,范陈鑫就挎起背包,抓过那件来不及穿的新年外套,匆匆返乡了。
妻子在他身后不放心地叮嘱了几句,虽然明白形势严峻,但没想到,他这一去,竟整个正月都没再回过家。
当看到范陈鑫突然出现在乡里的疫情防控阻击战部署会上时,同事们都很惊讶,他却平静地说:“虽然我是挂职干部,但肩上的担子是一样的。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法院干警,这个时刻必须要上。打好防疫阻击战,你们在,我也绝不掉队!”
部署会一结束,范陈鑫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根据部署,他要在后西溪村设立留验站,加强疫情源头防控。初一下午,他迅速组织协调派出所、交警大队、卫生院、村两委等单位人员,赶赴后西溪村开展设点工作。
后西溪村位于省界,浙江庆元境内人员步行半小时就可到达村里,人员往来十分频繁,防控任务极为严峻。当天,范陈鑫等人用了不到6小时就设立了留验站,并成立临时党支部,12名党员明确分工,从留验站值班、入户摸排、街面巡逻、动员宣传、防控外来人员等,大家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勇于担当,书写忠诚答卷
身为乡防控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范陈鑫全天候带班,始终奔波在最前线。面对夜间零下低温,阴雨绵绵的恶劣气候,他从不抱怨,而是与同事坚守一线。连续多天,他驾驶私家车跑遍16个行政村,对武汉返乡人员入户调查,建立数据库,发放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控意识,积极发动群众采取必要防控措施。同时,他还与返乡人员保持常态联系,每天入户一次,每日电话联系三次,既了解情况,又安抚情绪,使返乡人员倍感暖心。
在后西溪村,因为人口众多,摸排量大,他加班加点带领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入户摸排508户,摸排出外地返乡人员803人,入户排查温州武汉返乡人员30多人次。其中,一户在返乡途中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他连夜入户做好安抚和强制隔离工作。排查过程中,他还动员村民组成民兵巡逻队,不定时进行巡逻,重点排查外地返乡及湖北浙江方向人员。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的压力不言而喻。在疫情防控阶段,曾有少数村民不理解,横加指责甚至“闭门谢客”。每每此时,他总是耐心疏导,以家长里短的方式释法说理,争取得到更多乡亲的支持。
一天夜里,村民老曾冒雨赶到了留验站,为值班的范陈鑫等人送来了泡面等物资,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满满暖意。“忙了一整月,要说不辛苦是假的。”范陈鑫对身边的同事坦言,“但冲着这碗面,值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范陈鑫又转身投入到复工复产工作中。3月正值春耕备耕期,然而,受两地疫情交通管控影响,村民老项在庆元的蔬菜基地迟迟无法开展生产。得知情况后,范陈鑫主动和庆元县江根乡政府进行沟通,几位农民也因此顺利到当地播种,为当年的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因工作突出,范陈鑫荣获2020年度全省最美抗疫家庭、全省优秀法院干警等称号,入选宁德市2020年5月好人榜,市直机关工委“一心为民”好经验好典型,备受组织肯定。
回望一年的挂职经历,范陈鑫直言受益良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牢牢守住“司法为民”初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和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