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宁德政法人风采】以心换心 赢得民心——走近周宁县公安局咸村派出所教导员汤盛俭

2022-08-04 18:38作者:记者 王淇锋来源:福建法治报

本网讯  “小何,最后的工程款到账了吗?

 

“已经到账了!非常感谢您之前的耐心调解。”

 

“那就好,以后发生类似情况,可别再做傻事了……”

 

近日,汤盛俭特意给一起工程款纠纷的当事人小何(化名)打去电话,跟踪发包方工程款结清进度。了解到工程款已经到账,汤盛俭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


1-220P41J131539.png

 

汤盛俭是周宁县公安局咸村派出所教导员。作为一名本地籍民警,他充分利用自身对辖区“底数清、情况明”优势,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在做实做好所内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排查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为当地平安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警36年,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9次,获评“县社会治安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为民解忧

为平安建设添助力

 

2018年到咸村派出所任职教导员以前,汤盛俭先后从事过交警、巡警、派出所、刑侦、禁毒等多警种。不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咸村人,汤盛俭深知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房屋宅基地纠纷,是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调任咸村派出所教导员后,汤盛俭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家乡平安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我家和邻居家因为盖房子的事情又吵起来了,你们赶紧过来处理。”2020116日,村民魏某莲与邻居蔡某因房屋宅基地纠纷再次引发争吵。该纠纷已持续近10年,多年来双方为此打闹多次,此前也曾多次被组织调解,但均以无果告终。

 

“蔡某曾因该纠纷多次情绪失控。这起纠纷若不及时化解,很可能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于是,汤盛俭以此次争吵为契机,邀请双方家属予以周旋和开导,在聊家常的过程中向双方说明矛盾纠纷的后果。言谈之间,话讲开了,双方都互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握手言和,并自愿达成协议,保证不再因为此事再起争端。

 

履职尽责

护航重点项目建设

 

咸村镇是周宁县“县域次中心”,衢宁铁路周宁站便坐落于此。

 

在衢宁铁路周宁站以及规划用地3843亩的站前工贸科技园项目建设过程中,汤盛俭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成功化解了一批涉及薪资、安征迁和施工方与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为实现“零上访”工作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1016日,汤盛俭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川中村路口有村民拦路阻工,请求处置。“盛俭,他们的施工车辆压坏了我们的农田,这件事你可得为我们做主啊!”到达现场后,在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中,汤盛俭很快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摸清楚了。原来,村民拦路阻工是因施工车辆在川中村便道行驶,造成便道周边农田受到损坏。

 

“论感情,这些村民如同是我的家人。”汤盛俭说道,但他并没有偏袒村民,而是告诉他们拦路阻工是违法的,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这一行为。

 

另一边,汤盛俭继续与施工方沟通,告知施工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小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希望施工车辆路过村道时尽量小心。最终,村民表示不再因此事而拦路阻工,施工方也表示同意对损坏的农田进行赔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在许多乡亲眼里,汤盛俭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人,可他本人不这么认为:“身为本地籍民警,亲戚熟人较多。但在工作中我的身份是人民警察,不管对方是何身份,一定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样才无愧于肩上的警徽。”

 

“管闲事”

“有纠纷找老汤”成群众共识


由于熟悉本地乡风民俗,且在化解矛盾工作中始终做到不偏不倚,令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久而久之,爱“管闲事”的汤盛俭在镇里有口皆碑,“有纠纷找老汤”逐渐成为群众的共识。

 

516日上午,汤盛俭接到群众求助,称某民房屋顶有个男子想要跳楼。汤盛俭立马赶到通往该民房屋顶的扶梯处,只见一男子背着背包蹲在屋顶边缘,情绪十分激动。

 

“兄弟别想不开,遇到什么困难跟老哥说,老哥帮你解决!”一番沟通下,该男子最终同意与汤盛俭回到派出所,并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原来,该男子名叫小何,四川人,在咸村承包了一个小工程,由于工程完工后在账目结算方面与发包方产生分歧,一直没拿到工程款,一时想不开才打算跳楼。

 

于是,汤盛俭立即联系发包方相关负责人到所展开调解。一番协商下,最终双方各作出让步,发包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意在一个月内分两次结清纠纷款。后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在汤盛俭身上,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故事不胜枚举。自担任咸村派出所教导员以来,他共为群众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有力维护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