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穿橄榄绿的村干部”会管事

2020-07-28 23:55作者:龚丽雯 赵俊 陈源来源:
                   “穿橄榄绿的村干部”会管事

      万熊,湖北随州人,现任宁德市三沙边防派出所陇头警务区警长,也是陇头村的民警“村官”。“一件小事,对我们来讲也许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 这是万熊写在《警官日记》上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万熊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着这句话,也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茶话会沟通“邻里情”

    宁德市陇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紫菜种植基地,年产值达2亿元。种植紫菜需要大量的毛竹,陇头一带群众种植紫菜每年耗用毛竹约为20万根。特别是到了6月份,每天有八九千根毛竹被运到陇头工业园。工业园企业的施工建设占用了大量堆放毛竹的空地,紫菜养殖户只能把毛竹堆放在路边,占用道路便在所难免,对陇头工业园的交通安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企业负责人对此颇有微词。

    了解情况后,万熊主动介入,先后35次深入7户紫菜养殖大户家中走访,并邀请工业园企业负责人、紫菜养殖户代表召开茶话会。他一方面耐心地向工业园负责人介绍紫菜养殖户的困难,为养殖户争取合理利益;另一方面说服紫菜养殖户,促使他们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大局出发,支持工业园建设。

    最终,工业园企业负责人与紫菜养殖户签订协议:各企业除保留必需的建设用地外,划出一部分空地用于紫菜养殖户堆放毛竹,紫菜养殖户不得再将毛竹堆放在路边。事情解决后,陇头村群众都说:“‘穿橄榄绿的村干部’会管事,以后有什么事找他。”

不愿做个“纸上村官”

    别看万熊如今社区警务工作游刃有余,但就在刚调入三沙边防派出所时,他也曾出现短期“身体不适、营养不良”——走不到群众心中,也和群众聊不起来。“做村官就要有村官的样子,天天在所里就成了‘纸上村官’了!”万熊坚持每天进村入户逐一走访。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慢慢走进群众心里,逐步成为群众心中的纠纷调解员、治安维护保安员、困难帮扶救助员。

    村民小林家境贫寒,父母迫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平常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也简单粗暴。小林在村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仅2014年就先后3次参与打架斗殴而被三沙边防派出所处罚。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万熊发现小林与其他社会青年不同,几次参与违法行为都属于被怂恿或者配角的角色。

    万熊下定决心改变小林的人生轨迹,挽救这名失足青年。之后,万熊多次利用驻村走访时机找小林交流谈心,从生活讲到工作,从现实讲到理想,小林的生活态度逐渐有了改变。一次在聊天过程中,小林向万熊表达想找个正经工作的意愿,但由于“名声”在外,用工单位都不敢使用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万熊暗暗把这事放在心上。在一次走访台湾水产品工业园区企业时,万熊意外得知某企业要招收工人,万熊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推荐了小林。在万熊的帮助下,小林顺利成为这家企业的一名车间工人。一个月后,万熊再次走访该企业了解小林工作表现,企业负责人、员工均反映小林表现优秀,脑袋灵活,学东西快,待人也热情。小林常常对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说:“万警官总是无私地帮助我,我一定要自立自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万警官的期望。”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虽然被任命为“村官”,但万熊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官,自己的主业还是边防民警,自己的任务是维护沿海一线安全稳定。他依旧每天夹一个警务工作包,下村走访做群众工作,每当有人喊他“万村官”时,他只是报以微笑:“我还是希望你们叫我小万。”而每当群众来找他办事时,一个电话肯定随叫随到,从不推辞。

    “作为一名边防警官,不但要学会执法为民,还要学会如何亲民,真正走到群众心坎里,成为群众信赖的人。”万熊在《警官日记》中这样写道。

    辖区的道路留下了他走访的足迹,纠纷的现场回响着他调解时的话语,拔地而起的高楼见证了他巡逻留下的汗水,村民脸上的喜悦表达着对他的赞许。在平凡的社区民警岗位上,万熊继续做着一件件服务群众、为民解忧、执法为民的贴心事,默默践行着入警时的誓言。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