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0-07-28 23:56作者:寿宁县检察院来源:

本网讯  这是一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是两代人对检察事业的不懈追求与满腔热忱。

 

        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我的童年几乎是在检法大院里度过的。肃穆的讯问室、庄严的侦查大厅、喧闹的人民调解室……这些在很多人看来陌生又神秘的地方,却是我脑海中再熟悉不过的回忆。

 

        还记得,那时候,小伙伴们总是很羡慕我,羡慕我有一个检察官爸爸,在他们看来,这自带光芒的职业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般,毫无声响却闪闪发亮。可在我心里,这份骄傲与自豪却满负重量,它意味着,也许,我没有办法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父亲无时不刻的陪伴与呵护。回忆的片段一如泉涌,画面众多、色彩丰富,可人物却只有我一个——是黑夜中衾影独对的写作,是琴房内形单影只的练习,更是假期里孤舟独桨的徘徊……

 

        你问我,是否有过抱怨?答案是肯定的。

 

但,当我看到父亲认真地为社矫讲堂备课时,更多的是钦佩;当我看到父亲拖着疲惫返回家中时,更多的是心疼;当我看到父亲匆忙行走在检察院、法院与公安局的三点一线时,更多的是敬重;当我看到父亲在电话一头筹划工作事宜时,更多的是崇拜……就这样,我开始渐渐走近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法律世界。原来,检察工作并不同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单薄与乏味。它好似一面多棱镜,一经照射就焕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红,是公诉人精准有力的犯罪指控;黄,是司法救助深入农村的绻缱温情;蓝,是法治教育不断推进的执着追求;绿,是生态检察福满山林的无声大爱……原来,那身庄重、威严的检察制服背后,更多的,是责任、是信念、是使命。

 

而真正让我深受触动并开始向往检察官职业的却是这样一件小事。那时,我还上小学,和往常一样,一放学便奔向检察院,可当我走至父亲的办公室门口时却发现他正亲切地和一名罪犯话家常,于是我怯怯地呆在门外,直到谈话结束。“爸爸,你为什么要笑嘻嘻和坏人说话?”年幼的我嫉恶如仇,对父亲的行为很是不解。可十几年过去了,父亲的回答却言犹在耳——“孩子,检察官并不是永远都要戴着黑色面具,他既要在法庭上指控坏人,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也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让他们重新做人。就像爸爸平时和你说的一样,每个人都可能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似懂非懂,但却在心里播下了一颗法律的种子,觉得“做检察官是一件很牛很酷的事儿”。

 

       于是,为了成为一名“行侠正义”的检察官,年纪尚小的我便开始一举占领父亲的书架,从刘星的《西窗法雨》到林达的《扫起落叶好过冬》,从张建伟的《法律稻草人》到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我越发被法律所吸引。

 

        后来,高考结束,父亲问我有什么意愿专业,我毫不犹豫就说出了“法律”二字。就这样,我开始真正进入法律这个深邃而奇妙的世界,开始真正与刑民商诉相伴,开始真正以一个法律人的视角纵观百态,开始真正思考法律的内在含义与社会价值。

 

一九八五年十月,那是父亲穿上检察制服的日子。

 

        二零一五年七月,那是我步入检察院的日子。

 

        时光荏苒,从父亲到我,恰好三十光景。

 

        小时候,我总在想:“要是我能成为你该多好。”而今,当我成为了你,我开始想得更多——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检察官,而不仅仅是“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