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警家庭”的爱与坚守
本网讯 十年前,她是朝气蓬勃的警营新人,满怀激情开启了作为人民警察的新征程,而他作为引路人,带她走过从迷茫到坚定的一程;十年后,她是能担大任的二维码专家库成员,他是奋战一线的巡特警队长,他们组成“双警家庭”,把“警察蓝”穿成了情侣装。
她是柘荣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城南社区民警杜亚男,他是柘荣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袁茂成。十年来,他们义无反顾扛起双倍的责任与双倍的牺牲,用忠诚铭刻下从警路上的为民情怀。
袁茂成、杜亚男一家三口
一次警情,成为感情起点
2009年7月,25岁的杜亚男入职柘荣县公安局楮坪乡派出所,正式成为公安队伍的一员。彼时,袁茂成在该所任副所长,年轻警花见到这位同样年轻的所领导,第一印象便是“沉稳帅气,但话不多”。半年的时间里,性格迥异的俩人在所内一同工作、一同生活,节奏意外地合拍。而俩人爱情故事的起点,缘于一次警情。
2009年冬日的一个凌晨,万籁俱寂中一阵急促的报警铃声打破了沉默的夜。正在所内值班的杜亚男接到群众报警,称英山乡半岭村一栋老式房屋失火,一名老人因腿脚不便被困屋内,情况十分紧急。接警后,杜亚男喊上同样在所内加班的袁茂成,俩人快速赶赴现场,但抵达时现场已火光冲天。
由于消防队伍还未赶到,迟一秒钟,老人的生命就多一分危险。来不及多想,杜亚男当即准备不顾危险冲进火海救人。就在此时,一双有力的大手拦住了她。“你去疏散群众,这里我来处理。”袁茂成说完便冲进火海,将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了杜亚男,最终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老人被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
与沿海地区相比,柘荣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与漫长,但杜亚男每每回忆起这次出警的情形,心里都是暖意融融。“那时候我才发现,比起俊秀的外貌,他担当的品质更吸引人。”杜亚男说。2011年,俩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组成了“双警”家庭。
婚后,杜亚男身兼多职,既是人民警察,又是妻子、母亲、儿媳……而袁茂成则被调往业务更为繁忙的城郊派出所,同时兼任乍洋警务室驻村民警。照顾家里80岁老人与3岁孩子的责任全落到杜亚男的身上,但她始终不辞劳累,以微笑与真诚赢得所里同志的称道,赢得家人、邻里、亲友的称赞。正因为有杜亚男的默默奉献,袁茂成才能心无旁鹭地投入到工作中,在最快的时间内跑遍乍洋乡13个建制村、1600多户,并在期间成功摧毁乍洋水碓村特大赌场,打击了犯罪份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进入公安队伍22年来,袁茂成始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每时每刻都用行动温暖着群众的心。
“您就是我们的恩人,真的非常感谢您!”2015年9月,在乍洋乡石山村村委楼前,一对母女热泪盈眶,紧紧拉住袁茂成的手连声道谢。原来,8月初,吴小英的小女儿小陶考上了广东一所大学,接过女儿递来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吴小英的笑容却徒然凝固。
因为丈夫早逝,多年来,吴小英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孩子,家境颇为困难。此前,为供大女儿读书,吴小英已向亲友借了一大笔钱,如今小陶每年学费要18000元,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想到最后,吴小英愁肠百结,不久便病倒了。
那时候,袁茂成正担任乍洋警务室驻村民警,入户访查得知此事后,他当即掏出500元钱对小陶说:“先给你妈妈看病,你的困难我来想办法。”
小陶的学费不是一笔小数目,单靠袁茂成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为此,他找来村支书等干部研究发动捐款,同时奔走于城关各有关单位寻求赞助。磨了嘴皮,踏破脚皮,经过近20天的努力,袁茂成终于将小陶的学费凑齐。
心中装的满是百姓,肩上扛的尽是担当。从警22年来,袁茂成的工作日志总是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担任柘荣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长以来,他既要接处警,又要参与办案、值班,还要担任教官对民警进行培训。虽然单位离家只有三公里,但他却常常两三天才有空回家一趟。他总说,群众的困难便是我的困难,再苦再累也不后悔。
多年来,袁茂成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省厅嘉奖1次、荣获“全省成绩突出社区(驻村)民警”称号,并在全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集中综合对抗赛中取得个人第九名的优异成绩。
她,全心全意服务社区居民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用在杜亚男身上尤为贴切。2017年4月,福建省全面开展“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杜亚男所负责的辖区内包括60余条街路巷和青凤村,涉及居民5000多户。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杜亚男没有怨言,而是全力投入到标准地址的清理、核实、以及门牌的申报、标注工作中。一年多的时间,杜亚男不舍昼夜,穿梭在大街小巷、崇山峻岭间,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而那一块块小小门牌的背后,凝结的是她的汗与泪。
“最艰难的还是‘二维码工作’刚开展的时候,我们上班时,群众也上班,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杜亚男告诉记者,为了能够提高效率,她只能舍弃休息时间,利用居民午休时间开展信息采集工作。这对于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来说,格外不易。“丈夫工作比我更忙,孩子放学又没人照顾,我只能让孩子陪我一起入户走访。”
可辛勤的付出,有时候却不能换回相应的收获。二维码门牌安装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杜亚男忙碌一整天,只能安装百余户。“特别在棚户区,房屋布局高低错落,流动人口大。有时一条街道刚采集完信息,过个几日,又有新的简易房屋搭盖起来,只能从头再来。”杜亚男深知,照此进度绝对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门牌安装工作。经过思考,她在与所领导商量后,决定发扬“比、学、赶、超”精神,给每位民警、协警下达每日安装任务数量。同时在原来“民警+协警”的分组基础上,加入一名村干部协助工作。此举立竿见影,最终使得辖区提前完成门牌安装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两级的检查。因为工作突出,2017年9月,杜亚男被选入宁德市公安局二维码专家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