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激情好时光 青春正扬帆
2020-07-29 00:02作者:钱承卫 2014-7-23来源:
周宁县检察院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相对欠发达,干警待遇低,难于留住人才,客观造成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较为困难。队伍存在“断层”隐患,现有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目前已占队伍的 65.6 %,队伍未形成年龄梯次结构,尤其是青年干警业务骨干匮乏,再过几年,将有不少干警因达到退休年龄而退出工作岗位,青年干警若不加强培养,到时将形成断层。——周宁县检察院政治处主任阮徐佃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到。
周宁县地处闽东北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6米,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域GDP总量在全省排在末端。2009年以来,由于干警退休、调任等原因导致一批骨干离开检察队伍,并且受周宁在外经商风气影响,本地优秀学生不愿回乡,导致2009年以来大量招入的25名干警中,本地干警只有4人。当前,该院现有政法编制干警46人,其中30岁以下干警25人,31—40岁干警7人,41岁以上干警14人,30岁以下干警占比达54.3%,平均检龄刚过3年。46名干警中外地干警为26人,占比56.5%。年轻与外地两个因素,困扰着该院的检察队伍建设。如何解决因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断层”问题?如何使外地干警留心留人?这些是摆在该院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确保周宁检察事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培养保障
为极大团结青年干警,加强青年干警培养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青年干警朝气与活力。2009年,该院率先在宁德市检察系统建立青年干警自己的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对“团组织+青工委”的新型机关青年组织网络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于2013年该院党组将“以党建带队建,全面加强青年干警素能培养”作为该院争创“一院一品”的亮点工作。在2013年顺利完成青工委换届选举,成立新一届委员会,同时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成立了学习组、宣传组、文娱组、体育组、志愿服务组、外联活动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实现青年工作青年做,青年干警组织靠。该院党组把青工委作为党组织延伸青年工作的手臂,作为连接青年干警与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青工委负责人列席党组会议制度,以建议等形式向院党组提供所观察到的每位青年的工作特点,使青工委在青年干警的岗位确定上发挥作用,帮助院班子领导更好的任用或提拔青年干警。2009年以来,该组织团结全院青年干警,充分发扬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拼搏精神,院相继被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宁德市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称号,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青年干警为主开展的“忆红军、讲传统、树信念”登山健身活动被福建省体育局评为“福建省全民健身优秀活动”,青工委也被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福建省“2010-2012年度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完善学习机制,提升综合素能
该院以宁德市政法系统唯一一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出台《周宁县人民检察院2012—2016年年轻干警培养规划》,积极选派干警参加上级院组织的领导素能、任职资格、专项教育、专项业务、岗位技能培训。在以往学习、培训机制的基础上,2013年成立青年干警工作坊,以此平台,进一步完善学习机制,快速提升青年干警综合业务水平。所谓青年干警工作坊是指构建一个集学习、培训、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青年干警培养平台。目前该院依托该平台开设了每月讲堂、新进人员规范化业务培训、“五个一”活动(即检察长上一堂思想教育课,班子成员开一个专题辅导讲座,科室负责人开展一场工作思路演说,业务骨干举办一次办案经验讲座,年轻干警集中开展一次工作体会交流,)、法律文书竞赛、模拟控辨赛等形式,增强年轻干警学习能力,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为青年干警搭建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内练苦功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兄弟检察院的交流。先后与晋安区、福安市等检察院开展结对子、“山海协作”等活动,进一步开拓青年干警的视野。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营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氛围,2009年以来青年干警撰写调研文章先后被高检院《检察风云》、《福建检察》、《闽东检察论丛》等各级刊物采用76篇。
引领青年实践,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干警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海西及周宁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建设做贡献,唱响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主旋律。以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青年文明号”为载体,2009年以来深入全县各中小学开展维权、普法、帮教、助学等各类活动,为加快青年干警成长搭建社会实践舞台。通过对全县学校进行风险评估,将发案率高、失足青少年多的周宁职专及留守儿童多的周宁英才实验学校确立为共建联系点,并确定专人定期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在周宁十中建立维权共建点,派遣年轻干警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深入驻点帮扶、维权普法和共建活动。在周宁实验小学与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谈心、赠送慰问品等方式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态,日常学习生活,助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该院成立了青年干警应急小分队,在历次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群体性事件中,青年应急小分队帮助转移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发挥了良好作用。以青工委下属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为依托,组织青年干警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改善民生、涉农问题的需求。深入礼门乡的山头村、七步镇的苏家山村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给老党员、计生困难户、老革命遗孀、病灾户等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深入县敬老院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与浦源镇端源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开展了慰问该村“五保户”等活动。结合“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及“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要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助学金、病灾款、支持公益事业资金近7万元。通过一系列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营造人文关怀,力促暖心留人
2009年该院外地干警小谢最近很是烦。他和她的女朋友小彭两人从大学认识一路走过来,经历了5年的风风雨雨,现在本该瓜熟蒂落,喜结连理。但是因为她的女朋友小彭在平南顺昌法院工作,和他分处两地,他的准岳父给他下了个死命令,要么他到顺昌去,要么把小彭调过来,不然绝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该院领导了解到此事后,一边安慰小谢,一边积极行动,与顺昌法院、上级检察机关联系,经过多方的努力和上级领导的关心,最终把小彭从顺昌法院调到该院。现在夫妻两人在周宁安家,工作认真努力,分别走上中层岗位,成为控申科、未检科的负责人。这件事只是该院班子关心外地干警的一个缩影。因为该院位于城郊,距离城区较远,给外地干警的住宿、吃饭带来了诸多不便。该院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一辆接送车方便干警上下班。为了解决外地干警住宿难、吃饭难问题,该院班子,给外地干警寻找租住房屋,在该院周边集中安排,让外地干警安居乐业。为了解决外地干警吃饭难的问题,该院领导专门聘请阿姨给外地干警煮饭,但随着外地干警的急剧增多,原先的小食堂不能承载日益增多的就餐人数。在有限条件下,腾出原先的停车库,改造成食堂,解决了外地干警的吃饭问题。2009年以来,该院班子通过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进行健康体检、帮助协调解决干警家属调动、找工作等措施,营造开心工作、和谐共事、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使干警能安心工作,实现留人留心。
2009年以来,该院青年干警勇于拼搏,荣获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竞赛个人竞赛总分第二和“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化技术能手”称号,荣获全市“十佳优秀公诉人”和“优秀文书”荣誉,荣获首届全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警务技能比武总成绩(基层院)第二、射击单项第一的优异成绩。全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干警比例提高到 95.5%,先后有13名年轻干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40岁以下干警取得法律从业资格证达72%,队伍,文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检察官断层的隐患。同时,在加快青年干警成长的过程中,该院党组共提拔科室负责人8人,科室副职6人,解决青年干警正科级待遇1人,副科级待遇7人,中层干警平均年龄仅为36.45岁,实现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提升检察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
周宁县地处闽东北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县城海拔886米,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域GDP总量在全省排在末端。2009年以来,由于干警退休、调任等原因导致一批骨干离开检察队伍,并且受周宁在外经商风气影响,本地优秀学生不愿回乡,导致2009年以来大量招入的25名干警中,本地干警只有4人。当前,该院现有政法编制干警46人,其中30岁以下干警25人,31—40岁干警7人,41岁以上干警14人,30岁以下干警占比达54.3%,平均检龄刚过3年。46名干警中外地干警为26人,占比56.5%。年轻与外地两个因素,困扰着该院的检察队伍建设。如何解决因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断层”问题?如何使外地干警留心留人?这些是摆在该院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确保周宁检察事业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培养保障
为极大团结青年干警,加强青年干警培养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青年干警朝气与活力。2009年,该院率先在宁德市检察系统建立青年干警自己的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对“团组织+青工委”的新型机关青年组织网络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于2013年该院党组将“以党建带队建,全面加强青年干警素能培养”作为该院争创“一院一品”的亮点工作。在2013年顺利完成青工委换届选举,成立新一届委员会,同时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成立了学习组、宣传组、文娱组、体育组、志愿服务组、外联活动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实现青年工作青年做,青年干警组织靠。该院党组把青工委作为党组织延伸青年工作的手臂,作为连接青年干警与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青工委负责人列席党组会议制度,以建议等形式向院党组提供所观察到的每位青年的工作特点,使青工委在青年干警的岗位确定上发挥作用,帮助院班子领导更好的任用或提拔青年干警。2009年以来,该组织团结全院青年干警,充分发扬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拼搏精神,院相继被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宁德市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称号,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青年干警为主开展的“忆红军、讲传统、树信念”登山健身活动被福建省体育局评为“福建省全民健身优秀活动”,青工委也被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福建省“2010-2012年度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完善学习机制,提升综合素能
该院以宁德市政法系统唯一一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出台《周宁县人民检察院2012—2016年年轻干警培养规划》,积极选派干警参加上级院组织的领导素能、任职资格、专项教育、专项业务、岗位技能培训。在以往学习、培训机制的基础上,2013年成立青年干警工作坊,以此平台,进一步完善学习机制,快速提升青年干警综合业务水平。所谓青年干警工作坊是指构建一个集学习、培训、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青年干警培养平台。目前该院依托该平台开设了每月讲堂、新进人员规范化业务培训、“五个一”活动(即检察长上一堂思想教育课,班子成员开一个专题辅导讲座,科室负责人开展一场工作思路演说,业务骨干举办一次办案经验讲座,年轻干警集中开展一次工作体会交流,)、法律文书竞赛、模拟控辨赛等形式,增强年轻干警学习能力,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为青年干警搭建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内练苦功的同时,积极加强与兄弟检察院的交流。先后与晋安区、福安市等检察院开展结对子、“山海协作”等活动,进一步开拓青年干警的视野。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营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学习氛围,2009年以来青年干警撰写调研文章先后被高检院《检察风云》、《福建检察》、《闽东检察论丛》等各级刊物采用76篇。
引领青年实践,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干警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海西及周宁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建设做贡献,唱响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主旋律。以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青年文明号”为载体,2009年以来深入全县各中小学开展维权、普法、帮教、助学等各类活动,为加快青年干警成长搭建社会实践舞台。通过对全县学校进行风险评估,将发案率高、失足青少年多的周宁职专及留守儿童多的周宁英才实验学校确立为共建联系点,并确定专人定期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在周宁十中建立维权共建点,派遣年轻干警任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深入驻点帮扶、维权普法和共建活动。在周宁实验小学与留守儿童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谈心、赠送慰问品等方式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态,日常学习生活,助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该院成立了青年干警应急小分队,在历次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群体性事件中,青年应急小分队帮助转移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发挥了良好作用。以青工委下属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为依托,组织青年干警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改善民生、涉农问题的需求。深入礼门乡的山头村、七步镇的苏家山村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给老党员、计生困难户、老革命遗孀、病灾户等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深入县敬老院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与浦源镇端源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开展了慰问该村“五保户”等活动。结合“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及“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要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助学金、病灾款、支持公益事业资金近7万元。通过一系列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营造人文关怀,力促暖心留人
2009年该院外地干警小谢最近很是烦。他和她的女朋友小彭两人从大学认识一路走过来,经历了5年的风风雨雨,现在本该瓜熟蒂落,喜结连理。但是因为她的女朋友小彭在平南顺昌法院工作,和他分处两地,他的准岳父给他下了个死命令,要么他到顺昌去,要么把小彭调过来,不然绝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该院领导了解到此事后,一边安慰小谢,一边积极行动,与顺昌法院、上级检察机关联系,经过多方的努力和上级领导的关心,最终把小彭从顺昌法院调到该院。现在夫妻两人在周宁安家,工作认真努力,分别走上中层岗位,成为控申科、未检科的负责人。这件事只是该院班子关心外地干警的一个缩影。因为该院位于城郊,距离城区较远,给外地干警的住宿、吃饭带来了诸多不便。该院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一辆接送车方便干警上下班。为了解决外地干警住宿难、吃饭难问题,该院班子,给外地干警寻找租住房屋,在该院周边集中安排,让外地干警安居乐业。为了解决外地干警吃饭难的问题,该院领导专门聘请阿姨给外地干警煮饭,但随着外地干警的急剧增多,原先的小食堂不能承载日益增多的就餐人数。在有限条件下,腾出原先的停车库,改造成食堂,解决了外地干警的吃饭问题。2009年以来,该院班子通过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进行健康体检、帮助协调解决干警家属调动、找工作等措施,营造开心工作、和谐共事、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使干警能安心工作,实现留人留心。
2009年以来,该院青年干警勇于拼搏,荣获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竞赛个人竞赛总分第二和“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化技术能手”称号,荣获全市“十佳优秀公诉人”和“优秀文书”荣誉,荣获首届全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警务技能比武总成绩(基层院)第二、射击单项第一的优异成绩。全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干警比例提高到 95.5%,先后有13名年轻干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40岁以下干警取得法律从业资格证达72%,队伍,文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检察官断层的隐患。同时,在加快青年干警成长的过程中,该院党组共提拔科室负责人8人,科室副职6人,解决青年干警正科级待遇1人,副科级待遇7人,中层干警平均年龄仅为36.45岁,实现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提升检察队伍的活力与战斗力。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