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政法人风采】张雨霏:博学热心的“勤务先锋”
“云屏水幕深青帐,乱石山洋,浅浅陂塘,花影迟迟日渐长……”这首描写柘荣县石山洋村夏日景色的《采桑子》,作为摄影照片的配文,悬挂于柘荣法院三楼的楼道转角,其作者是柘荣法院综合办公室科员张雨霏,该院的文化建设工作,大多由她布局谋划。
张雨霏,女,32岁,中共党员,福建柘荣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省优秀法院干警、全省法院优秀书记员、宁德市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宁德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1次。
从小事做起,践行为民宗旨
工作第一年,张雨霏被安排到柘荣法院双城人民法庭担任书记员,暂借双城镇政府办公楼一层两间办公室办公的双城法庭,旁听席只有三排塑料座椅,常挤得满满当当。在书记员的坐席上,刚出校园的张雨霏,一开始多少还带着的旁观者心态,但很快就转变了。面对被拖欠劳务费的老农、被嗜赌丈夫打得遍体鳞伤的妻子、被开发商延期交房的小区业主,想帮他们做点什么,成了张雨霏的初心。
她从小事干起,在细节落实。庭前熟悉案情,庭审时快速、规范、准确,庭后核对笔录,为此她常常牺牲下班的时间。十年来,她参与办案500余件,无一差错,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书记员”。因在某房地产系列案中的出色表现,其所在的双城法庭被授予集体三
等功。
从本职出发,主动担当作为
2015年初,张雨霏接到新任命,将她从双城法庭调任至办公室工作。从一线到后勤,面对着全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张雨霏迅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在后勤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她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编写综合文字材料180余篇,校对、拟写公文220余份,先后参与制定、修订了党组议事规则、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审判管理、审判监督等多项工作制度,撰写的新闻宣传多次在《福建法治报》《闽东日报》、新华网、人民法院网、“清朗天空”“法治宁川”等平台刊登。
在管理院印期间,她严格登记、严格审查,业务庭有需要时,确保各部门及时用印。在办公室主任2018年下半年外出参加培训的近三个月和2019年被抽调到县主题教育办的近三个月期间,她主动放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复习时间,加班加点,保障法院各项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从特长着手,创新法院文化
张雨霏兴趣广泛,技能颇丰。她擅长发现生活中的美,品味独特,心思灵巧,会拍照摄影,擅作诗填词,能熟练运用Photoshop,会剪辑视频。2016年8月,为加强柘荣法院的文化建设工作,该院成立了文化建设专项工作组,作为组员之一,因在文学和设计方面的特长,张雨霏承担了较大部分的工作,她精心谋划、用心布局,倾注大量精力,先后打造出法学阶梯、摄影走廊、法治史长廊、法官沙龙、党建室、游朴司法文化墙、生态司法文化墙等独具柘荣法院特色的宣传主题。
“如果说在双城法庭工作时,我从为民服务中得到的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那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我因发挥自身特长的创作而收获的是为创造价值的快乐。工作和快乐其实是一体两面,工作可以充满乐趣,快乐也可以从工作中汲取。”张雨霏说。
与公益同行,弘扬雷锋精神
生活中,张雨霏古道热肠,助人为乐,时常为公益事业捐款献爱心。她关注社情,面对新冠疫情,第一时间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她关心同事,柘荣法院曾有一工作人员身患严重肾脏疾病,她一次捐出5000元。她关爱未成年人,在新闻中看到儿童身处困境,总是深受触动,多年来,陆续向为救弟弟全身40%烧伤的12岁武汉女孩、曾参加地震救援的退伍军人4岁重病女儿、新疆“双警”家庭12岁重病儿子、关爱留守女童的“春柳计划”、“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执教的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助学会等提供捐助。
她经常组织、参与法院开展的“送法进校园”活动,足迹遍布柘荣县各个乡镇;多次利用夜间时间为幼儿园老师授课,以典型案例解读法律规定;邀请柘荣县各中小学学生走进法院,为他们细致讲解法院文化,提升法治意识。她还长期坚持不染不烫,将长发捐献至肿瘤医院给癌症患儿制作假发;乘公交时见到遇车祸躺倒路中的老人,主动下车协助维持交通秩序,避免二次碰撞。她认为,这些都是很普通的小事,无论谁遇到都不可能袖手旁观。
十年来,张雨霏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无论是在审判业务岗位上,还是在后勤保障岗位,她都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