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宁德政法人风采】古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教导员余延和的从警故事

2021-04-25 17:41作者:龚丽雯 郑欣来源:

刑技锋刃 战于无声

 
        本网讯  26年来,他默默坚守在公安刑事技术法医工作第一线,早已习惯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赶赴案发现场;26年来,他奔走在一个个刑事案发现场,不放过蛛丝马迹,让逝者“吐露”真相。从警以来,他参与检验的尸体多达1300多具,伤情检验鉴定超16000起,他用多年打磨的刑技锋刃,无声战于刑侦一线。他就是古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教导员、物证鉴定室主任余延和。近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古田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解密:
        穿越时空破译物证密码
 
        2003年5月16日,古田县黄田镇闽江库湾惊现一具浮尸,与此同时,该镇一家旅社老板小容(化名)也莫名失踪。经警方确认,浮尸的身份正是小容,其在死亡前被凶手残忍地用电视闭路线绑住手脚并捆上砖块沉入闽江。尽管当时古田出动百余名警力排查凶手,但碍于过去刑侦技术不足,该案侦破难有进展。
 
        2020年,古田县公安局开展“云剑2020”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再次启动对该案的调查。此时距案发已过去17年,公安物证保管室历经3次搬迁,保管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挖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余延和硬是在如山的物证库里找到了当年在案发现场寻获的两个烟头。
 
        从18年前的陈旧物证中提取出完整的DNA信息,让旧物证呈现新的侦破价值,这在现今依然是法医界的技术难题。面对困难与一次次失败,余延和并未退缩,在省公安厅专家指导下,最终发现该烟头与四川、重庆交界的一些家族遗传特征检测结果相符。
 
        该结果涉及人员近万人,逐个筛查无异于大海捞针。可面对呼之欲出的真相,余延和选择带队辗转四川、重庆、湖北多地,将采集的3000多份血样逐一核查比对,一步步抽丝剥茧,缩小排查范围,最终锁定该案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秦某。
 
        2020年10月19日,该局民警于重庆抓获秦某。7日后,另一犯罪嫌疑人黄某归案。这起横亘在几代古田刑侦人心中的命案终于告破,成绩的背后是余延和半年多忙碌不歇的身影。
 
        “第一时间出现场,决不允许证据在我手上流失;第一时间勘查分析,决不耽搁案件侦办进度;第一时间提供有价值的侦破信息,让案件侦破提速增效。”余延和说,这是26年来,他站在刑事科学技术岗位上对自己提出的3个要求。也正是这样的严于律己,让他能够穿越时空密码,还原几乎湮没在时光隧道里的真相。
 
        对话:
        以技术为刃让亡者“说话”
 
        刑案现场,案情复杂多变,还时常伴着极恶劣的工作环境。但身为共产党员、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余延和,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迎难而上,未曾退缩。对他来说,现场就是战场。以技术为“刃”、以坚守为“枪”,科学重建现场,让亡者“发声”是他无怨无悔的职责所在。
 
        2007年12月22日,古田郊区一坡下菜地里发现一具衣着凌乱的尸体。死者胸背腰臀等多处有皮肤擦伤,方向是自上而下。以现场环境来看,这些痕迹可能是死者生前被人从路面丢下形成,也可能是被汽车撞击之后再掉下去。
 
        这究竟是命案还是交通事故?案件一时陷入迷雾中。尸体被运入解剖室后,余延和对尸体展开了一次深度检查。“一般尸表的检验只需要花一个小时,而这起案件,余延和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整整花了4个小时。”刑侦大队长郑小春告诉记者,正是余延和细致的工作,为该案的侦破找到突破口。
 
        “深度检查后,我们发现尸体右小腿有一个胫骨骨折,离足跟的距离约30厘米。这种高度很有可能是车辆保险杆碰撞右脚后形成的损伤。”余延和说,单根据这一点还不能充分证明死者是因车祸而死,但死者脸上同时还有许多细小的锐器创口,“其中一个创口中,我们找到了一枚细如毫针的钢化玻璃碎片,而这很可能是车辆挡风玻璃破碎后扎入死者脸部的。”
 
        死者因车祸而亡的推断基本证实了,那么肇事车辆又该从何处寻找?在余延和刻画出死者案发经过后,车辆受损情况也在他脑中粗具画面。“保险杆位置不高,肇事车辆应该为轿车。撞人后,车子的引擎盖应该有塌陷,同时挡风玻璃也已碎裂。”根据余延和提供的肇事车辆详细情况,民警搜索了古田几家大型修车行,最终找到了肇事车辆及车主。
 
        价值: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
 
        1996年,余延和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本来憧憬着成为一名医生,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古田县公安局的一名法医。
 
        2014年1月27日,古田县吉巷乡吉巷村村民姚某到公安局报警称,1989年2月,其3岁的儿子在重庆火车站失踪。20多年来,夫妻俩遍寻全国,均无任何讯息。
 
        听了他们讲述后,余延和当即记录了孩子失踪过程及身上特征,并录入全国失踪人员比对系统,同时采集姚某夫妻血样送DNA检验并入库比对。2017年11月23日,他发现山东省临沂市一男性DNA极其相似,经多次沟通和复核,最终确认比中。获知确认消息后,姚某夫妇喜极而泣,于2018年1月终于见到了失散29年的孩子。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让我更坚定了我人生的价值。”余延和说。为着这份价值,26年来,他从未停歇过对法医专业的研究。多年来,他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7篇,其中在《中国法医学杂志》《法医学杂志》等法医专业的核心刊物发表16篇,2010年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他用科学还原事实真相,共鉴别认定出了“造作伤”数十起,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在“云剑-2020”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中,用刑事技术助力古田公安破获命案积案4起,占去年全县破获命案积案的一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