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宁德

柘荣司法:严格监管促规范

2020-07-28 21:15作者:2016-10-14 吴莲莹来源:
    本网讯  柘荣县以提高社区矫正质量为主线,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规范和创新结合,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努力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整合力量,着力规范工作流程、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考核奖惩、矫正解矫等各个环节,有效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35人,解除矫正191人,在册44人,无重新违法犯罪。
  
    一、抓好教育矫正,提升社区服刑人员自身法律约束力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年龄、职业以及在接受教育矫正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落实分段、分类、分刑罚种类教育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和行为的有效转变。一是严格入矫宣告。各司法所规范建立宣告室,在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时邀请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告知其矫正期间的监管规定及不服从监管的严重后果。二是强化集中教育。以县级社区矫正中心为依托,整合资源,采取县社区矫正中心、各司法所轮流派员授课教育,邀请公、检、法相关业务部门参与监督教育,聘请社会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行专题教育等方式对全县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每月一次的集中教育,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在统一编印的笔记本上做好学习记录,并根据学习内容写出心得体会。三是开展感化教育。各司法所在落实日常教育的同时,创新多形式教育举措,通过组织开展孝德教育、警示教育、公益活动等来提升社区服刑人员自身法律约束力和社会责任感。如利用“孝德之乡”的特色文化进行“孝德”主题教育,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孝敬父母、关爱家庭、远离犯罪;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舍生取义的“大义”洗礼,唤起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情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观看反映在监服刑人员改造生活的教育短片、听取曾在监狱服刑的假释人员现身说教、到在监服刑人员家庭走访,让社区服刑人员了解在监服刑人员的生活及给其家庭(子女)造成的影响,教育他们珍惜矫正机会,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这种感化与警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唤醒了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当他们看到在监服刑人员家庭的困难状况后,一些人还自发为困难家庭送去生活用品甚至现金等。四是探索社区服务新途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社区服刑人员设置社区服务项目,以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矫正社区服刑人员行为恶习,帮助其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如针对山村因劳作失火罪入刑的人员,组织他们到山上植树造林、复种补绿;针对因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犯罪的人员,组织他们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做为志愿者参加义务普法宣传活动;针对偏僻乡村的人员,由司法所与社区服刑人员所在村签订社区服务协议,下发社区服务通知单,要求社区服刑人员按月、按时参加社区服务,每月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向司法所反馈参加社区服务情况;针对城区的社区服刑人员,除了统一组织的社区服务项目外,由司法所与各社区(村委)、五保户、社区服刑人员签订社区服务协议,社区服刑人员与五保户结对子,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社区服务,在确保完成规定服务时限的前提下,每月的服务日期、服务方式由社区服刑人员与五保户协商安排,各社区(村委)负责监督、登记,司法所负责走访检查,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严肃性。此外还经常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敬老院、烈士陵园清理环境卫生,到旅游景区开展“生态环保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严格监管措施,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
  

    依法落实社区矫正各项管控措施,全面执行“日定位、周听声、月见面、季评议、年考核”措施,保障监管体系有效运行。一是规范工作流程。按照社区矫正工作制度规定,为各司法所统一制作《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入矫、监督管理、期满解矫等工作内容;将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内容编入《社区服刑人员须知》、《社区服刑人员学习笔记本》等统一分发给社区服刑人员,使其对自己应当遵守的制度纪律、法律规定一目了然。二是抓好入矫衔接。深化县社区矫正中心与司法所两级报到制度,确保法律文书和人员移交“双到位”,实现无缝对接。县社区矫正中心在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认真核查相关信息、进行教育谈话、采集人脸指纹信息、配备定位手机、通知居住地司法所及相关部门报到情况,并按照要求逐一建立执行档案;各司法所收到交接材料后,根据不同类型社区服刑人员分别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及其监护人分别谈话、组织入矫宣告、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并通过走访调查,综合评估分析,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三是强化信息化管理。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GPS实时定位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监管,社区矫正中心与司法所配备专用手机,并纳入VPN业务网。全面启用人像采集设备,社区服刑人员入矫、汇报、请销假、社区服务、学习教育全部实行指纹(人脸)报到,准确辨识身份,防止逃避监管。同时严格按照《福建省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录入日常监管信息。四是严格请销假制度。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必须请假并经层层审批。节假日,社区服刑人员不准请假(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必须经过县局审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实行值班制度,24小时开通业务专用手机,随时抽查社区服刑人员情况,保证监管不失控。五是强化考核奖惩。从人员接收到解矫,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表现,采取计分方式进行考核。每月组织矫正小组成员对社区服刑人员表现情况进行月度测评小结,并通过司法所、派出所审核。在月小结的基础上召集综治工作人员、派出所社区民警及矫正小组成员进行季评议,并由司法所、派出所签署本季综合评审意见,评议结果作为分类管理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截止目前,严格按照奖惩程序,对表现良好、配合、服从监管并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的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表扬10人次;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给予警告14人次、提请法院裁定撤销缓刑1人。六是加强走访帮扶。为切实掌握全县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动向和具体情况,我县坚持每月定期走访、节假日及其他重点时段加强排查回访,并根据排查掌握的不同情况,联合团委、妇联、关工委、民政、劳动等部门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帮扶感化教育,通过为其解决工作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等,让其感受社会的包容与关怀,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正能量矫正”。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共帮扶社区服刑人员26人次,其中:列入低保7人、落实就业1人、临时救济18人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