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宁德

我的社矫故事——难以解开的心结

2020-07-28 21:18作者:2019-7-31 张元媛来源:

本网讯  又一年木棉花开,飞来飞去满天飘洒的木棉花絮,告诉我即将离开漳州师范学院,踏上新的征程。告别激情、温馨的母校,让青春吹动木棉花絮,牵引着我去追逐梦想,开启大学生村官之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4年的春天,村官服务期满,仍然沉浸于村官生活的我,机缘巧合下成为屏南县司法局古峰司法所的一名司法助理员,从此开始我的社矫之路。


我喜欢校园里的木棉花,因为它是青春的承载,更因为花语的独特,召唤着你珍惜身边人、珍惜身边事、珍惜稍纵即逝的时光。在社区矫正工作的道路上,我最想对社区服刑人员说的也是珍惜身边人和事、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对错只是一念之间,直面生活,真心接受矫正,快乐幸福的大门永远都是敞开的。


陆亮(化名)因二十年前被周四(化名)殴打一事一直耿耿于怀,心有不甘,遂携带钢钎将周四打伤,致周四两根肋骨骨折,陆亮因此被判处缓刑一年,2018年3月陆亮到司法所报到成为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刚入矫的他对自己被判处缓刑心怀怨气,“二十年前姓周的把我打伤打残都没被判刑,我被打瘸了一条腿,什么事都做不了,姓周的却只是赔了500元了事,如今我只是打了他一棍就要判我的罪!”陆亮怨恨的说,对社区矫正充满抵触情绪。


我耐心的给他办理了入矫手续,安抚他的情绪,与其进行唠家常式交谈,初步掌握其情况后,为其制定专门矫正方案。陆亮已年满60周岁,且其腿脚不便,根据《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实行)》第九十九条规定,我们为其免除了公益劳动。同时考虑到陆亮的文化程度低(文盲),每个月的汇报材料及学习心得由其家属代笔,在学习教育方面都是以面对面口头教育的方式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


时间在慢慢流逝着,但是陆亮心中的那个心结仍旧无法打开还是时常让他愤愤不平。于是,我与同事加强对陆亮走访,时常邀其到所里进行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虽然对他自己被判缓刑仍心有不服,但基本都能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管理规定,在一个周末,突然发现陆亮定位手机关机。全所上下高度警觉,一边通过其他联系方式联系,一边组织人员入户查找,最终确认他是前往山上摘李子且将定位手机放在家中。由于人机分离,违反《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给予警告处分,并加强守法遵规的教育,充分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从根本上解开陆亮的心结,我定期与其交流谈心,发动社会及其家属给他做思想工作,使他更加明白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给他人、家庭、社会造成了伤害,劝导他不要怨天尤人,正视现实,安心接受矫正。在我们司法所的真情感化下,陆亮终于解开了心结,并且在接下来的社区矫正中,主动配合司法所的管理,再也没有出现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情况。


考虑到陆亮缺乏劳动能力,家庭困难,我们向司法局申请了困难补助,在春节期间给其送上500元慰问金。同时,帮助其办理残疾证,并向政府部门申请困难补助,但是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真心的感谢你,感谢政府为我的付出和努力,特别是在矫正期间对我的悉心开导和照料,使我感受到你们这些政府工作人员就是不一样,你的亲和力,让我无颜以对过去的自己,往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过上美好的生活,虽然我腿脚不便,但我真的不想成为政府的负担!”


真情的付出有了回报,以人为本的关怀得到应有的回应,一颗怨恨的心终于释,使其从开始的抵触,到后来敞开心扉,好好接受社区矫正,向往美好的生活,如今陆某已经解除社区矫正,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


一手法律,一手关怀,社区矫正不仅仅是严刑和惩罚,更需要播撒温暖与阳光、传递认知和信仰。在社区矫正这条路上我们要以“宽严相济、情法相融”为宗旨,刚柔并济,让社区矫正有自己的温度;要用我们的忠诚、我们的善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担当,去解开社区服刑人员的一个个心结,让我的社矫之树开出更好的花,结出更亮的果。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