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事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周宁法院这么做
本网讯 3月8日,周宁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荣获“2020年度宁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周宁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目前有干警12人,其中女性干警8人,承担着全院的导诉、立案、分流、诉前调解、审判管理、涉诉信访等各项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坚强领导、上级法院正确指导和各方支持监督下,周宁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将司法为民落实到每个工作细节中,该院立案庭先后获得“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诉讼服务零距离
“您好!您需要什么帮助吗?”日前,带着诉状和证据的陈先生刚步入周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就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抬头一看女子满面笑容地迎过来。这位女子就是周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导诉员许洁。
在许洁的指引下,陈先生到立案窗口提交了诉状和证据,完成了立案手续。
“立案前还怕什么都不懂,没想到跟随引导就立好了案,真是高效便捷。”陈先生称赞到,“而且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疏离感。”
周宁法院立案庭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在诉讼服务中心安排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立案指导及计算诉讼费用等业务,解决当事人对诉讼程序不了解、法律知识的欠缺等带来的诉累问题。同时,中心设有等候区、自助服务区、立案窗口、律师工作室,综合了诉讼引导、立案登记、诉前调解等多项服务功能,让当事人“走进一个中心,事情全都办清”,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该庭注重亲民便民细节,要求中心干警规范着装、态度热情、语言文明、举止得体,认真接待来诉来访群众,耐心解答群众问题,让来办事的群众切身感受到贴心的服务。并主动延伸服务职能,积极开展上门立案、电话立案、就地立案、跨域立案等便民措施,切实将司法便民、为民、利民的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线上服务不打烊
“周宁法院吗?现在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可怎么办?急死我了。”2月10日,周宁法院立案庭接到当事人李某的求助电话。原来,李某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原告,该案被告名下的房产已被法院拍卖,李某着急申请执行参与分配。
“您别着急,您可以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进行网上立案申请,具体操作流程周宁法院微信公众号介绍,如果还有疑问,欢迎您继续来电咨询。”
经过周宁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干警与李某多次电话指导,最终,李某成功在福建移动微法院上申请立案,并向周宁法院邮寄了相关材料。
为提升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水平,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周宁法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功能效应,以信息化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建成诉讼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平台、自助服务终端、移动微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大平台”,推动立案、缴费、阅卷、调解、庭审等诉讼服务功能线上线下互补,有机结合,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有效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建设。推广释法说理、判后答疑、“案款不见面发放”、跨域立案、异地开具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取消执行立案开具文书生效证明等便民举措,实现当事人“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
便民服务落实处
“谢谢你们为我们着想,到医院来为我解决困难。”游老太握着书记员小吴的手感动地说到。
2019年4月15日,刘某驾驶小型客车途径人行横道却未停车让行,碰撞造成行人游某股骨骨折住院,双方经协商未达成协议。为及时妥善解决纠纷,周宁法院交通巡回法庭主动介入,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多次前往医院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向双方当事人讲解责任划分、赔偿范围的标准及法律依据等。经过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在公平公正、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这样的巡回办案情景是我们法院的工作常态。”周宁法院院长巫东表示,“我们把法庭搬到距离当事人最近的地方,以巡回审判模式,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周宁地处山区,村庄相对分散、村民矛盾纠纷易发、交通不便,诉讼成本高,为方便群众诉讼,减轻诉累,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周宁法院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建设,运用“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在群众“家门口”设立了7个村级巡回法庭,先后与20家部门和行业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定期到各乡镇巡回办案、上门立案,将诉调衔接工作触角延伸至各个乡镇,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2019年来,该庭共审查立案2859件,排查矛盾纠纷174起,诉前化解纠纷346件。工作之余,该庭干警们也积极参加各项公益事业,如法制宣传、社区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彰显周宁法院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