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宁德

海岸线上那一抹蓝

2020-07-28 23:14作者:2017-1-11 龚丽雯来源:

宁德市蕉城区检察院设立“海上巡回检察室”服务“海上社区”见成效

 

本网讯   20161223日上午,宁德市蕉城区三都澳港湾,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平静的海面上。港湾内,一艘船艇缓缓地离开码头,领路的蕉城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叶其芳笑着告诉记者:“我们的检察室就设在海上。如果群众有什么矛盾纠纷,不出半小时我们就能赶到。”

 

果然,片刻之后,船艇就缓缓靠了岸。在岛上又车行几分钟,遥遥便看到海上巡回检察室伫立于街道一旁,守护着三都港这一片“海上浮城”。

 

 

 

张文杰检察长(左一)到三都海上巡回检察室调研

 

2014年以来,蕉城区检察院结合辖区实际,紧扣三都“海上田园”这一区域特点和社会治理热点,在全省检察机关率先设立“海上巡回检察室”。以检力下沉强化法律监督,以司法便民促进海域法治,为蕉城“海上枫桥”建设补齐法律监督的“短板”,促进了“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创新。

 

让矛盾纠纷

在家门口化解

 

20159月的一天,受台风“杜鹃”的影响,三都镇村民杨某某停靠在城澳码头的船只与村民苏某某的水泥船发生碰撞,造成苏某某的水泥船船身破损。因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共识,引起纠纷,影响了沿线船舶的出行。

 

事发不过半小时,蕉城区检察院海上巡回检察室主任陈贻坤便赶到现场,详细了解了事情原委。随后,与一同赶到的蕉城区法院法官、三都边防派出所民警在码头上支起一张桌子,现场进行调解。摆事实、讲法理、拢感情、谈利弊……经过陈贻坤等人仔细的剖析与入心入脑的说理,两个多小时后,杨某某与苏某某终于就赔偿金额达成协议,并主动将受损船舶开走修理,原本堵塞的码头恢复了正常出行。

 

组织刑事调解

 

“能够这样快速、就地解决矛盾纠纷,以前我们也不敢想。”陈贻坤介绍,蕉城区海域面积280平方公里,现有渔排网箱养殖26万箱、海上流动人口1万余人。近年来,随着海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因债权债务、渔排迁移、鱼病迁养、船只碰撞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特别是大部分养殖户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不强,采取极端手段解决矛盾问题的情形趋于多发。而受限于海上复杂的地理环境,专业调解团队往往很难及时赶到,小纠纷演变为大矛盾的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海、矛盾不上交?海上巡回检察室加强与“海上枫桥”矛盾调处中心、海上110、三都法庭的协作配合,在矛盾纠纷发生的第一时间即上岛、上渔排进行联查联处、会诊会商,随时随地开展司法服务,使双方当事人在对簿公堂前就达成谅解,促进定分止争。

 

“渔排上来了检察官,让我们感觉到检察院就在身边。很多法律上的事不需要乘船坐车去解决,真的很方便、很满意!”村民雷震告诉记者。

 

让法律监督在海岛上生效

 

“我们的海上巡回检察室,不仅是联系广大群众的纽带,更是服务基层一线的窗口、历练检察队伍的实践基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前哨。”该院检察长张文杰告诉记者,海上巡回检察室、青山军民融合检察服务点所履行的工作职责,实质上是延伸检察院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因此,海上巡回检察室是集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部门,是一个具备千里眼、顺风耳功能的信息平台;承担着发现、收集、整理蕉城沿海各类涉法涉诉信息,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协助检察业务部门办理基层涉检业务,并及时把巡回检察工作信息反馈到检察院的职责。

 

提供法律咨询

 

全程参与监督村级换届选举


 

力促和解协议达成

 

2015年,该院处理的一起生猪养殖污染案件,就印证了海上巡回检察室的“侦察兵”与“辅助军”作用。当时,有群众反映三都镇有村民将养猪场建在路边,且未对污水进行处理,既影响环境美观,也给周边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镇政府为此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入户做好养猪户的思想动员工作,环保等相关部门也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但这些养殖户始终无动于衷。

 

海上巡回检察室的检察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结合三都镇开展“中国十大美丽海岛”建设,针对该养猪场是否对水源地造成影响、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调查。经调查,养猪场存在未经处理直接将污水排入近海、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存在安全隐患等违法违规行为。海上巡回检察室利用自身驻扎海岛的地缘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水源地监测等生态环境专项检察工作。加强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法律监督,联合环保、交通等部门开展专项协调,加大执法力度,最终让生猪养殖户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主动协助搬迁养猪场。

 

如今,该院以海上巡回检察室为依托,通过加强检察室与反贪、反渎、控申、预防、公诉、侦监、民行、监检、生态检察等业务部门的联系,形成“1+N”协作机制。不仅推进了平安海域的建设,也让检察工作与群众贴得更紧、落到实处。

 

让检察服务在便民中落实

 

“我们也只是想向医院讨个说法,没想到闹大了反而可能有理变没理,搞不好还要吃官司。检察官说得对,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好处。我愿意让一步,同意和解。”20153月,随着江某某家属在和解协议书上签字,一起医患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入校普法宣传

 

原来,20153月,三都镇渔坛村村民江某某因腹痛不止被送至宁德市某医院治疗,但在手术后转重症病房观察期间死亡。江某某家属认为是院方未及时对江某某予以治疗,才导致其病情恶化最终死亡。随后,其家属20多人聚集到该医院,情绪激动地要求医院给个说法。眼看一起因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即将爆发,海上巡回检察室检察官在了解该情况后立即介入,会同三都镇党委、政府以及渔坛村包村干部赶赴医院与死者家属协调此事,可仍有部分家属情绪激动、行为过激。

 

对峙时刻,海上巡回检察室主任陈贻坤站了出来,以第三方的角度详细地向江某某家属解释了相关索赔流程及法律对医闹的有关规定。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将死者家属引回依法表达诉求的正常渠道,他们终于同意到医患纠纷处理中心与院方召开协调会。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江某某家属最终同意和解,这起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医患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这起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多亏了海上巡回检察室。”三都镇党委书记黄尚晃说,“当前不少社会矛盾纠纷涉及法律问题,我们乡镇党委、政府十分需要巡回检察干警能以‘权威法律人’‘专业第三方’的角度介入。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更能取得群众的认可。而且,海上巡回检察室服务地方中心工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在“海上枫桥”建设中,海上巡回检察室组织开展了“巡回走访、带案下访、村居接访”等活动,促进各类矛盾纠纷在海岛、渔排上就地化解;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海上巡回检察室在三都、飞鸾、漳湾等6个沿海乡镇开展了选前巡回、选中普法、选后警示专项工作,积极预防基层组织职务犯罪的发生;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落实检察长挂点帮扶举措,累计帮助三都等沿海乡镇争取项目建设资金80多万元,协调相关部门优先解决海岛、渔排群众困难,保障了群众安居乐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