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公安:“天网+人防”让交通安全治理有“智”更有“质”
本网讯 在古田县鹤塘镇的街道上,黄大哥每天都要骑电动车往返于集市和家中。过去,黄大哥骑车从不戴头盔,觉得麻烦,“就一小段路,能出啥事?”可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些“小任性”正被一套智能系统默默记录着。
今年5月,古田县公安局依托智能摄像头,构建起“交通事故精准预防”体系。这些摄像头宛如一双双“智慧之眼”,对路面上的二、三轮车违法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捕捉到超员、不戴头盔等违规行为,系统便会迅速将其与个人信息关联,为每一位交通参与者建立起独一无二的“风险档案”。
仅在一周内,黄大哥就因未戴头盔被抓拍了4次,被系统列为高风险人群。鹤塘派出所收到了预警指令后,通知黄大哥到派出所接受见面预警教育。
派出所内,民警辅警将监控抓拍照片打印出来摆在黄大哥面前,指着其中一张未戴头盔的照片说:“您看这次,当时旁边就有一辆右转的货车,您还没戴头盔快速往前开,多危险啊!”随后,民警又播放了因未戴头盔在类似路口发生事故的视频,场景触目惊心。
看着照片和视频,黄大哥脸颊微微发烫:“我之前总觉得不戴头盔没什么,真没意识到后果这么严重。”随后,民警拿出辖区内近期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说:“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伤痛,我们这套精准预防机制,就是要抢在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前,提醒你们佩戴头盔、遵守信号灯,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人负责。”
此后,黄大哥的出行习惯彻底改变了。每次出门前,他都会下意识地摸摸车上挂着的头盔,谨记民警的叮嘱。不仅如此,热心肠的黄大哥还成了村里的交通安全义务宣传员,碰上没戴头盔的乡亲,他常常走上前去,用自己的经历劝说一番,“别小瞧这头盔,关键时候能救命呐!”
从面对面的深度劝导到云端的精准触达,古田公安的“交通事故精准预防”机制始终以灵活适配的方式,将交通安全的警钟送到每一位需要警醒的群众身边。
凤埔乡村民叶大姐因多次驾驶摩托车超员,被系统判定为中风险人员,由于到外地办事难以到所,凤埔派出所民警通过微信视频对其开展预警教育。
视频中,民警向叶大姐展示其违法记录截图,指出三次超员记录中最多搭载4人,已远超摩托车核定2人的载员标准。叶大姐慌忙解释:“家里人多,骑车上街时总想着挤一挤省事,没多想风险。”民警随即翻出摩托车安全手册,对着镜头强调超员会导致车辆重心偏移、刹车距离变长,遇坑洼路面易翻车的危害,“我们通过视频预警,就是希望您能重视这个问题。”叶大姐点了点头,当即回应表示以后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
“交通事故精准预防”机制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古田县的城乡之间漾开层层涟漪,黄大哥与叶大姐的转变并非孤例,而是这场交通安全治理革新中万千生动注脚的缩影。
截至目前,“行德通”系统与交通安全精准预防工作机制深度融合,自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预警54696人次,其中高风险402人次、中风险1031人次,中风险电话预警率达85%,高风险见面教育率70%。得益于这一机制,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彰显出科技赋能与柔性宣教相结合的强大威力,为古田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织就了一张坚实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