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宁德

【打造法治强市】筑牢维护社会稳定“铜墙铁壁”——霞浦县委政法委推动司法行政部门创新调解工作模式

2022-10-27 16:58作者:记者 王淇锋 通讯员 张惠美来源:福建法治报

本网讯  人民调解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平安建设和经济发展。如何在矛盾纠纷的萌芽状态抓早抓小尽快调处?怎样让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不恶化、不升级?近年来,霞浦县委政法委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司法行政部门创新调解工作模式,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发挥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有效筑牢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铜墙铁壁”。

 

完善组织建设

让调解网络“有广度”

 

“非常感谢你们的耐心调解,我终于拿到了赔偿金。”今年5月13日,霞浦县北壁乡下着大雨,四川籍彝族同胞杨某某及其家属冒雨将一面锦旗送到北壁司法所,致以诚挚的感谢。

 

1-2211161A932633.jpg


原来,3月28日,北壁乡海域一鲍鱼养殖渔排发生一起务工人员意外落水失踪事件。落水者正是杨某某的亲哥哥杨某甲,杨某甲家属闻讯后从四川赶来,由于少数民族风俗不同、对企业提出的赔偿方案不认可等原因,杨某甲家属与养殖企业发生纠纷。

 

1-2211161A940129.jpg


为了尽快化解纠纷,养殖企业向北壁乡人民调解委员会递交了调解申请。随后,调解员走访该村村委会干部及部分群众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多次对当事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案结事了。

 

纠纷得以圆满化解的背后得益于近年来,霞浦县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构建的覆盖“县-乡-村”三级基层调解组织网络。

 

目前,该县已成立调解委员会34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覆盖医疗、金融、商会、妇联、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和霞浦核电、牙城工业集中园区等重点工程项目,“大调解”格局逐步完善。

 

发挥品牌优势

让个人调解“有高度”

 

在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网络的基础上,霞浦县立足实际,积极培树个人调解品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全省首批“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黄光清调解工作室便是其中之典型。

 

在霞浦县三沙镇,许多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句话便是“有事找光清,矛盾理得清”。黄光清用自创的以公心做到不偏不倚、以热心善待当事人、以耐心妥善解决纠纷的“三心”调解工作法,成功化解了大批疑难复杂纠纷,先后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等荣誉。

 

1-2211161F0025R.jpg


数据显示,霞浦县目前已培育省级金牌调解室1个、市级金牌调解室2个、县级金牌调解室9个,共有市级金牌调解员6人、县级金牌调解员16人。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纠纷32起,涉及金额425万元。

 

强化队伍建设

让规范管理“有制度”

 

今年以来,霞浦县司法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特别是新进调解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吸纳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作为培训师资力量,组织开展“能力素质大提升”活动,目前已开展培训活动9期,培训调解员255人,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能力提升是关键,规范管理是保障。在抓好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的同时,霞浦县还注重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规范化管理,先后制定出台系列措施,对人民调解员的队伍管理、工作职责、工作目标、考核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淘汰部分不适合任职人员,对调解员实行绩效管理,有效提高了调解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2783件,涉及金额1984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9%,调解履行率达99.9%开展各类排查991人次,预防纠纷888起,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