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通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里——宁德交警扎实推进“美丽乡村行”交通巡回宣讲工作
本网讯 今年以来,宁德交警各部门坚定“交通文明,不漏一人”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深化交通文明创建,以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巡回宣讲为契机,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大宣传大教育大警示集中行动,全力打造法治化、科学化、社会化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阵地建设
让交通文明不漏一人
12月初,山城周宁已进入“速冻”模式,在距城关10公里外的浦源镇紫云村,一场有关交通安全的巡回宣讲却在火热开展。
当天,周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女子骑行中队顶着凛冽的寒风,攀着陡峭的山壁,踏着泥泞的村道一路挺进紫云村,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亲切地向村民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把安全送到了每个群众门前。而类似这样的交通安全宣传,今年已遍布宁德全市2077个行政村、148所农村学校。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做到‘不落一车,不漏一人’,必须打好阵地建设这一仗。”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说。为此,宁德交警以开展“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活动为抓手,组织各地宣教民警深入田间地头,把交通安全知识“种”到群众心间。同时,充分依托农村现有设施资源,重点开展农村路口警示提示牌、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栏、交通安全固定宣传橱窗、宣传海报墙等宣传阵地建设。
针对部分山村点状分布、老人不便聚集等现状,宁德交警借力“农村大喇叭”广播范围广、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效果好的特点,以接地气、带土味的喊话方式,向村民们传递各种通知、通告、预警等信息,唱响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最强音。宁德交警支队还主动争取道安办的综合协调指挥功能,通过道安办压实乡镇人民政府职责,让全市 108 个乡镇警保联动劝导站共同参与进来,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成效。
2022 年以来,宁德交警开展各项宣传,其中主题宣传 1833 场次、进社区1431场次、进企业1833场次、进农村 1985 场次、进学校1354场次、进驾校1088场次、宣传阵地 3318 场次,利用短信平台发送短信1000万条左右。
紧盯创新主线
让交安宣传“百家争鸣”
连日来,在寿宁县大安乡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女子骑行中队队员们与村民“拉家常”的身影。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天中,队员们“串联”起交通热点知识,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用“百姓话”讲实“硬道理”,用“土教材”讲活“新道理”,从而把交安知识传遍千家万户。
而在霞浦县,一支英姿飒爽的“最美海岸线”交安普法宣讲队正挺进海岛。队员们针对群众的差异化需求,以“普法摆地摊”“宣法走村头”“传法响喇叭”“送法零距离”“释法办学堂”等沉浸式宣传方式,将交通安全知识送到村头、码头、景区景点和各家各户,打通了沿海农村交通安全知识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弥补传统执勤执法方式的不足,周宁女骑则在全省率先成立飞行小分队,通过无人机“方言+普通话”喊话多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开展“一盔一带”、“拒绝酒醉驾”宣传活动,形成“空中女骑”与“地面铁骑”相结合的创新宣传模式,全力筑牢农村交通安全“防火墙”……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在持续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中,宁德交警纲举目张,紧盯创新主线,用“传统+科技”“脚板+平板”的方式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构建起了交通安全立体化宣传新格局。从“马路学堂”到“交通安全夜校”,从“背包交警”到“空中女骑”,从“交安剪纸”到“提线木偶戏”,他们用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交安宣传赋形赋能,让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活起来,沉下去”。
如今,宁德全市已形成交安宣传特色品牌十余个,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一面。
深化服务内涵
打通交安管理“最后一米”
日前,苏先生在驾车途径福安市龙洋村下村时,因视线不良,与前方小车相撞。事故发生后,双方通过友好协商,以自助形式在 18分钟内完成了事故快处与理赔。而这样的速度,正是得益于“快处快赔121”平台在宁德全市的推广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农村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提升交通事故处置能力,宁德交警在融合公安部“交管12123”App平台、“保险一键理赔”的基础上,创新研发推出“快处快赔121”平台。
“该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事故发生后,群众只需通过‘一次关注、两步操作、一键理赔’的简单操作,就可实现轻微交通事故的‘掌上快处、马上快赔、一次不跑、矛盾减少’。”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快处快赔121”平台推出后,将原本需要3个工作日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办理、调解和理赔流程缩短到最快8分钟,实现了事故快处、交通不堵。仅今年,平台就通过“云端”处理了农村轻微道路交通事故8086起。
事故“云处理”,只是宁德交警打通农村交管服务“最后一米”的一项举措。针对农村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屡禁不止和人少事多的实际,宁德交警还推出“首遇制”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管理机制。“‘首遇制’通过整合资源,将乡村干部、道安、综治部门等人员纳入交通管理的‘大盘’中,以‘谁发现、谁报告;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纠正’的形式有力推动了农村交通安全隐患从报告、制止到消除、监管等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说。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数据显示,“美丽乡村行”工作开展以来,宁德交警共开展宣传1507次,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我们能清楚看到,交通文明的新风正“吹”进百姓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