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在线守护一方平安
宁德市公安局五里亭派出所“主动预防+平安联盟”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本网讯 深夜的机器轰鸣被耐心化解,僵持的邻里纠纷在脚步声中消融,一触即发的冲突因快速响应而平息——在宁德市公安局五里亭派出所的辖区里,平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24小时在线守护的痕迹。当“被动处置”转为“主动预防”,当单打独斗升级为“平安联盟”,五里亭派出所用“矛盾递减、和谐倍增”的治理智慧,编织出一张有温度的安全网,让每一声叹息都能被听见、每一份焦虑都有处安放。
降噪护民安 巧解邻里忧
“老林,最近没再被投诉吧?”日前,“幸福里九号”小区的鱼丸店,深夜的机器轰鸣声引发投诉。五里亭派出所民警带着分贝仪上门,在震耳的机器旁反复测量,与店主老林一同推设备、挪位置、贴隔音棉,硬是将噪音“摁”了下来。整改后,民警仍定期回访,确保问题不反弹。
“邻居在休息时间装修,都没法休息了,该怎么办啊?”社区民警接到居民反映,称有业主在休息时间装修,噪音过大,影响自己和家人休息。
“您家修漏水没问题,但咱得按点儿施工,别让邻里矛盾钻了空子!”了解情况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联系业主张先生,向其普及装修扰民的相关规定。张某表示,将遵守规定立即停止维修。至此,该噪音扰民投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业主因墙面渗水与邻居争执,民警带着专业师傅到现场勘查,提出修复建议;居民反映某公司麻将噪音扰民,民警立即前往责令整改……
“社区警务工作千头万绪,看起来是小事,却关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对此,五里亭派出所民警在处理邻里纠纷或家庭纠纷的过程中,不断提炼经验,深入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逐户走访,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和邻里关系,及时收集各类苗头隐患。同时,坚持矛盾纠纷回访制度,持续跟进掌握事后情况,形成工作闭环,实现矛盾递减、隐患归零、和谐倍增。
秒应促和谐 温情昼夜行
“警官,我的三轮车被物业当废品清理,这可怎么办啊?”4月29日,“置业小区”物业未经车主同意,将业主的三轮车当做“僵尸车”售卖给废品站引发争执。业主担心被他人收购修理后使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自己可能会被牵连担责。
社区民警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联系废品站核实车辆拆解情况,得知僵尸车已全部拆解,车牌也已剪切销毁,业主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民警来得比外卖小哥还快,三两下就把我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三轮车车主老李感慨道。
快速响应的背后,是24小时在线的责任担当。4月26日23时许,深夜的宁德沃尔玛商圈,音乐会所内两拨客人因口角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动手。正在巡逻的民警带队“秒速”到达,果断分开双方,带回派出所耐心调解。围观群众竖起大拇指:“民警到场快,处置果断,再大的火气也能‘降温’!”
“通过研判警情、案情,加大对易滋生打架斗殴场所、区域的重点巡查和夜间巡逻频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早稳控。”五里亭派出所教导员赵素金说。
居民的三轮车隐患随着剪切销毁的车牌彻底消除、午夜即将燃起的怒火在果断处置中悄然平息……这些看似平凡的处警日常背后,是警务机制改革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这支24小时在线的平安守护者队伍,正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温暖民心。
织密联动网 答好平安卷
4月9日,某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因广告牌施工引发冲突。第三方公司搭建泳池广告牌时,小区居民担忧会遮挡社区活动中心的采光,与施工方展开激烈争执。社区民警迅速到场稳控局面,业委会同步介入,安抚居民情绪,认真倾听居民诉求,并承诺将广泛收集居民意见,积极协调沟通,推动问题妥善解决,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主防’非一人之功,需凝聚共治合力。”赵素金表示,该所联动社区、物业、业委会搭建“平安联盟”,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平安守护在源头。
4月24日,某小区装修施工中坠落的钢管反弹砸伤钟某,因医疗赔偿引发纠纷。派出所立即启动“警调对接”机制,民警联合人民调解员介入调解,通过明晰责任,耐心疏导,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近年来,五里亭派出所推动“110(公安接警)+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公调对接机制,不仅缓解了民警工作压力,也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为了更有效地化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五里亭派出所积极推行一系列创新举措,联合司法所、社区、人民调解等各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构建多元联调工作机制。
平安建设需多方联动,共治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安全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更有保障。如今,“有事找社区民警”已成为辖区居民的口头禅。五里亭派出所将继续深耕“主防”责任田,让“主动预防”取代“被动处置”,用更密的防护网、更暖的服务,书写“矛盾少一分,和谐多十分”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