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见和谐 ——周宁浦源司法所巧解六年采光用地纠纷
本网讯 “你当初收了钱,现在凭什么不让我拓宽采光地?”
“那是你自己没说清,转让太多我自己都不够用了!”
……
5月23日,在周宁县浦源镇人民调解室,肖某和郑某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这场因房屋采光用地面积不清引发的纠纷,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2018年12月,肖某为解决住房难题,在浦源镇大桥头公路边筹划新建房屋。奈何自家宅基地仅有30多平方米,难以满足建房需求,他便向同村村民郑某以每平方米380元的价格,购置了44.6平方米土地,支付了16900元地价款。2019年初,新房破土动工,落成后占地面积达58.71平方米。房屋西面墙体外,虽预留约8.925平方米土地作为采光用地,可肖某仍觉采光不足。同年8月18日,他又支付3000元给郑某,试图再购地扩充采光区域。然而,郑某担心过度转让土地会影响自家农业生产,坚决不同意,矛盾就此埋下,一僵持便是6年。
这方寸土地之争,让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陷入僵局。土地纠纷看似是“针尖对麦芒”的小事,实则紧密关联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与邻里和谐。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让矛盾不断升级,甚至演变成难以收场的冲突。关键时刻,浦源司法所迅速介入。
调解员深知,化解此类纠纷,既要秉持法理,又要兼顾情理。他们多次深入现场,实地丈量土地,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同时,耐心倾听二人的诉求与隐忧,引导他们放下成见,从邻里和睦、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理性看待问题。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始终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为准则,循循善诱,反复沟通。经过不懈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明确肖某房屋西面墙体外1.5 米土地的使用权归属,对土地用途变更、界线划分等作出细致规定,还要求肖某及时清理堆放杂物,保障郑某土地的正常耕作。这份协议,既守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又为邻里关系的修复架起了桥梁。
“这下采光宽了,心也亮了!”“界线清了,耕作方便了,邻里还是和和气气好。”这场持续6年的采光用地纠纷,在浦源镇司法所调解员的温情与智慧下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