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宁德

周宁县全面推进农村“458”网格化管理

2020-07-28 20:14作者:周宁县政法委来源:
    为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整合农村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综合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应用,增强党的执政能力。2012年以来,周宁县积极探索农村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以解决事关民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机制,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的基层治理结构,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458”(“4”设立四级网格、“5”组建五支队伍、“8”实行八大模块)网格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有效提升了农村社会服务管理效能和水平,在化解矛盾、解民忧,助推发展、惠民生,便民服务、暖民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设立四级网格,进一步延伸服务管理触角
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在全县九个乡镇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各乡镇划分为四级网格,即乡镇为一级大网格,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别担任总网格长、副网格长;各工作片设为二级网格,各片长担任网格长;各行政村设为三级网格,村支部书记为网格长,下派大学生村官为副网格长;各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定若干个四级网格,由小组组长或六大员担任网格长。同时,强化建章立制,确立“1234”工作目标。即维护和谐稳定这一目标,提高事件问题处置率、及时率,发挥网格成员信息采集、问题排解、服务群众作用,确保乡(镇)、片、村、组四级网格有效运行。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网格成员工作职责》、《网格化管理工作问题反馈制度》、《党(政)群联系卡制度》、《网格成员考评管理规定》等八项制度,明确具体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实施要求,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个个岗位有责任,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理顺责任机制。实行层级负责,按链条顺序逐级向上反馈,各村民情收集员和服务队成员负责向二级网格长或服务队队长报告工作,二级网格长和服务队队长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报告工作,有效推动网络的首尾互动、信息传递畅通和遇事快速处置。目前,全县九个乡镇共设立一级网格9个、二级网格47个、三级网格123个、四级网格1116个,有效消除了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空白地带”和盲区、死角。
    二、组建五支队伍,进一步强化服务管理保障
为确保工作有效运转,切实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结合周宁实际,积极组建“五支队伍”(即:下派大学生村官服务队、群众办事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队、事业发展服务队、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帮扶队),实现常态化,努力做到“三勤三快三掌握”。“三勤”即:勤走网格,每周至少下村走访1次;勤办实事,对群众反映问题,实行事务代理,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勤动脑筋,网格成员每月上交工作报表,至少向镇党委、政府提一条工作意见建议。“三快”即:上传下达快,排查收集的村情民意第一时间上传至二级格长、服务队队长和党政主要领导,党委政府部署任务第一时间宣传落实至每家每户;应急处置快,各网格下设片区民警、网格调解员等队伍,遇突发紧急情况随时调处;办理进度快,通过党(政)群联系卡、网上服务管理平台等为群众办事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受理、办结和反馈。“三掌握”即:掌握网格内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经济状况、重点人员和场所情况;掌握网格人员动态和各类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掌握本网格资源区位优势和国家、地方政策规定,更好更快地为集体和个人发展提供服务。
    三、实行八大模块,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效能
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着力打破条块分割、上下衔接不畅等问题,紧紧抓住人、地、物、事、单位、组织等基本要素,实行“八大模块” 服务管理(即:提供基层党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综治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管理、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帮扶、困难对象救济、农业服务指导),突出信息化支撑,建立镇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和发布当地各类实时动态信息,不断提升服务管理实效。一方面,以福建社区信息化数据平台为依托,在乡镇建立涵盖计生、党建、综治、劳动保障、重点特殊人群和场所管控等内容的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信息管理系统,村级设立信息站,乡镇直相关部门和行政村配备专职信息员,加强信息输入、更新、反馈和平台的管理维护,及时了解党委政府重点服务管理对象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做到服务有重点,工作有方向。另一方面,开通“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围绕便民利民,开设“在线留言”、“社区总机”功能以及“网上办事”、“服务团队”、“网格动态”等板块,公布各职能部门办事流程和网格长、服务队成员、窗口单位联系方式,对群众的诉求限时办结,办理结果由网站管理人员在网上向当事人反馈或直接由受理部门以电话方式告知。通过这种模式运行,加强乡镇社会管理,有效应对三、四级网格反映的问题,随时随地掌控网格内动态,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联动型服务,形成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功能全运行、乡镇村干部全调动、为民服务全过程的良好局面,达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事在网上”的服务管理目标。2012年以来,通过这种模式,共走访了38697户群众,征集问题331件,已疏导解决306件,占总问题的92.4%,未解决25件,占总问题的7.6%,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周宁县开展网格化管理以来运行良好,成效显著。社会对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大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更为有力,发案率稳中有降,各类情报信息得到及时收集、反馈,各网格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治安现象、存在问题得到精准掌握。于此同时,网格化管理使得综治工作进一步细化,有效弥补了工作的“盲区”,密切了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也因此得到广大群众认同。但农村网格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在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和深化,建立长效机制,将成为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窗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提升网格的功能,更好地树立党委政府的形象,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