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

寿宁县下党乡:修“内功”转型求突围

2020-07-29 09:12作者:2016-10-25 吴通华来源:
    本网讯  近日,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有8家乡间民宿陆续开张,前来旅游观光的外地游客不少人在这儿住了下来,尽情享受迷人的乡村风景,浓郁的田园气息,可口的农家饭菜。
  
    “民宿标准套间一个晚上收费158元,现已接待了200多人。”尝到甜头的下党村农民王菊弟非常欣喜,信心满满。
  
    民宿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寿宁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 的发展定位,下党乡广大党员干部修练“内功”,破解发展难题,快速转型求突围的一个缩影。
  
    不忘初心苦练“内功”
  
    如何进一步传承好“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和“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在下党乡建立了“党性教育教学基地”。寿宁县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下党乡坚持在内容上“学”、在思想上“跟”、在行动上“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修练好“内功”。
  
    下党乡党委、政府制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将《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作为必须学习内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下党乡广大党员干部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
  
    旅游扶贫精准发力
  
    “地无三尺平,开门见青山”。位于闽浙交界的下党乡,山峦起伏、沟壑纵深,有5座木拱廊桥,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下党、碑坑等村落保留着许多未破坏的明末清初古建筑,蕴藏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下党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革命前辈叶飞、范式人等在下党乡开展游击战争。1948年2月成立了上党党支部,隶属城工部闽东工委寿宁直属支部。在革命战争年代,有25位下党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成了革命烈士。
  
    如何发挥下党优势、弥补劣势?寿宁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了致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的发展定位,以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的展示基地、群众路线的教育基地、摆脱贫困的实践基地为目标,开展“五个一”(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一堂党课、举办一场仪式、开展一次夜谈)为内容,发展下党红色旅游。
  
    今年,下党村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省旅游局聘请乡村旅游策划专家,对下党乡旅游进行全面细致的专业辅导,派出干部现场蹲点现场指导,并安排资金支持下党发展旅游业。市、县旅游局全面完善“梦里廊桥、故事下党”的规划定位,优化古民居、古村落、党性教育基地等景点建设,将下党旅游产业纳入全县乃至全市旅游盘子。
  
    更新观念唱好“山歌”
  
    下党乡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乡干部结合送学到户,对全乡精准扶贫132户、499人进行全面入户走访,实现产业对接到村、干部帮扶到户、政策落实到人。
  
    在省委组织部下派干部曾守福的带领下,下党村首创全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利用“下乡的味道”这一品牌加大茶叶销售,实现茶农增收。在省广电网络集团的对接与支持下,寿宁县积极探索“互联网+TV”的党媒精准扶贫模式。今年,在下党村“扶贫定制茶园”建立可视化系统,覆盖300多亩茶园。茶园定制,让下党乡茶园每亩收入从原来2400多元升至6000元,直接带动64户贫困户和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如今的下党乡,种植发展茶园面积5700多亩、脐橙3000多亩、锥栗2000多亩、毛竹6000多亩,绿色生态经济已成为下党群众致富增收的“法宝”。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