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委政法委:坚守防疫一线诠释使命担当
本网讯 7月20日18时30分起,霞浦县松城街道梨园兜79号及周边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正式解除封控措施。至此,霞浦全县中高风险区全部解除,转入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阶段。
7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霞浦带来严峻考验,全县上下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面对疫情,霞浦县委政法委干部们勇毅逆行,坚守“疫”线,不惧“烤”验,用汗水浇筑抗疫防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贡献政法力量。
起早贪黑 迎“疫”而上
“核酸检测早上5点开始,我一般在3点左右就要起床,给孩子备好早餐后,就前往核酸采集点。”周霞是霞浦县委政法委的一名女干部。有着2个小孩的她,爱人在沿海乡镇工作。一边是年纪尚小的孩子,一边是严峻的疫情,半个月下来,她整个人瘦了一圈。
像周霞一样,在这次霞浦“0703”疫情中,政法委有10名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抗疫。作为政法干部,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有时核酸采集安排在凌晨,他们就全天蹲守在点上。
37°C以上的高温,烈日灼灼、热浪袭人。政法委的干部们穿着封闭厚重的防护服、隔离衣,坚守在各个核酸检测点上,测温验码、信息录入、运送物资、维持秩序,头顶骄阳,挥洒汗水,有条不紊地在岗位上忙碌着。
“政法委干部有担当、认真,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说起政法委下沉的10名干部,松港街道东景社区党支部书记满口称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0703”疫情发生后,霞浦县委政法委立即响应号召,“疫”刻不停,全力增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协助做好守门员、宣传员、引导员、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彰显志愿担当,合力筑起共同抗疫的坚实堡垒。
严防死守 筑牢屏障
此次疫情,对沿海乡镇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霞浦是全省海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沿海县,海水养殖面积达42万亩,拥有渔港码头92个,登记在册渔船641艘,船长12米以上“非标”船舶1812艘,有26万人从事渔业及相关产业。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渔船,让海上疫情防控成为此时最重要、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
“我们要深刻吸取教训,紧盯‘海上、渔港、岸线’三大领域,严格落实好海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织密织牢海上疫情防护网。”在长春镇渔地家村,渔港疫情防控工作组组长、县委政法委书记卓小专对海上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疫情发生以来,全县成立了92个渔港码头工作专班,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并划分大中型渔船上岸点22个、小型渔船上岸点70个,实行分类、分流管控。同时,在渔港、码头、岙口上岸通道设立核酸采样点。为解决渔排上渔民核酸检测难问题,沿海乡镇还成立了海上120核酸检测流动服务队上排采集,极大方便了广大海上渔民。
“我们主动上排,安排医护人员检测,渔民就不用来回跑了。”连日来,北壁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敖文超每天都要在海上“逛”两三个钟头。
疫情防控需要政法担当。在海上疫情防控期间,全县11名沿海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和380多名网格员在县委政法委的号召下,始终坚守一线,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经受考验和锻炼,为海上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勇当先锋 共克时艰
疫情复杂多变,7月9日,卓小专临危受命,从渔港疫情防控组抽调到松城街道全面负责该街道疫情防控工作。
和时间赛跑,向疫情宣战。卓小专带领抽调到松城街道的政法委和清海整治办干部迅速投入新的战斗。
“松城街道有安排多少医生?”
“我们的信息员不足,能不能多调些人员过来。”
“你的问题,我们马上转到支援乡镇,请你耐心在家等候。”……
一瞬间,电话声、记录声在松城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不绝于耳,一道道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办公室,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热闹。
疫情不等人,一刻都不能放松。“我们刚刚接手,街道情况不熟,只能向各工作组、专班和街道原有工作人员多了解情况,才能做好精准防控。”县委政法委四级主任科员谢宜洋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认真做着记录。
“只要早日让群众恢复原本的生活,我们再辛苦也值得。”这成为大家心中共同的信念。
不下苦功花不开。连续几日,在指挥部的每位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强度工作,“白加黑”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对接各工作组、专班和支援乡镇,落实每日采集医生和信息员;组织人员消杀、保洁;协助流调溯源、隔离转运;收集梳理红码、次密接人员名单;调配物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一个步骤环节,每一项工作安排,每一起群众来电,他们都认真、悉心对待,不容有丝毫出错。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在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抗疫大考中,霞浦县委政法委全体干部把使命书写在抗疫一线,用真情、真心彰显了政法队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坚强战斗力和过硬作风,为全县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