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枫桥工作法”】宁德霞浦: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谱写海上新“枫”景
本网讯 霞浦县是福建省海洋渔业大县,特别是养殖面积最大的溪南镇,渔业人口1.5万人,藻类养殖逾万亩,渔排养殖近35万筐。近年来,宁德市霞浦县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把“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以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为基础,通过开发“海上社区智慧平台”,打造“海上智慧渔排”,建设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等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海上枫桥”新路径,为地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科学研判,厘清海上纠纷“主特征”
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位于七星渔排示范区,是我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现有养殖户2000多户、常住人口5000多人。每年海参、大黄鱼养殖高峰期,海上从业人员高达3万余人。
从西安码头出发,约20分钟就到了七星海上社区。连片的养殖区整齐壮观,蓝色塑胶浮球随波起伏。不远处,分布着一栋栋红屋顶、白墙面的房屋,一派繁忙的景象。
“以往这里的海区呈现出流动人口多、养殖渔排多、无证船舶多、安全隐患多、矛盾纠纷多的‘五多’状况。”霞浦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针对以往海上纠纷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被动应对等问题,溪南镇深入梳理研判海上纠纷特征,全面掌握辖区4680艘无证船舶、高峰期3万多作业人员底数,对船只意外碰撞、养殖海域争抢、安全作业事故、拖欠渔民工资、渔民日常纠纷等5类重点矛盾分别制定化解预案。
为了使海上“画像”更加全面精准,溪南镇还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利用高位AI智能感知摄像机、热成像双光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对海上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全面收集海区各网格基础数据,推动会商研判精准化、科学化。
海上执法中队、海上综治网格员常态化到七星海域渔排开展巡逻,发现问题一键上报“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后台工作人员及时指派有关部门前往处理,并限期将处置情况进行反馈,形成“工作闭环”。
深度排查,拧紧矛盾预防“安全阀”
俯瞰七星海域,历经两年“清海”整治,泡沫型的传统渔排已经被环保型材料的深水网箱所替代,一个个礁蓝色的浮球随波起伏,一口口新型的塑胶渔排整齐成片,美不胜收。
“海上管理比陆上困难得多,我们将海区划分为5个大网格,设立5个网格工作组,再细化20个小网格,选齐配强海区网格员65名,加强对网格内‘人、海、船、排、事’等全要素信息的优化管理,实现对海上矛盾纠纷的动态感知、及时预警、追踪办理。”霞浦县溪南镇相关负责人说。
由于海上生产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过去存在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一些隐性纠纷排查发现不及时导致错失化解最佳窗口期等问题。因此,霞浦县委政法委转变思路,坚持预防为先理念,常态化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早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
在溪南镇组建了由退休村干、沿海村网格员、党员养殖户组成“海管中队”,形成专职排查力量。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建立不同等级风险提示单,落实对应矛调队伍。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以及在海上社区、渔排管理房等醒目位置张贴热线电话等方式,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及时有效办理。
同时,霞浦县委政法委在七星海域渔排搭建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实施“部门集中+业务融入”管理模式,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职能向海上综治中心汇聚,设立“七星诉非联动工作站”“海洋生态检察工作室”“海上信访评理室”“海上禁毒宣教室”“公共法律服务站”“法学会会员海上工作站”等,延展共治阵地,拓宽参与渠道,构建一体化信息收集、一体化会商研判、一体化纠纷化解、一体化便民服务格局,做到“小事部门解决、大事中心发力”,实现群众有需求、中心有跟进、政府有回应,不断提升服务工作时效性,绘就多元共治的海上“全景图”。
多元解纷,打造海上和谐“新枫景”
溪南镇灵活运用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对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因情施策、多管齐下,形成流动解纷、包案解纷、温情解纷等多元解纷新格局。
今年3月,溪南镇七星海域东安海区养殖户谢某渔排受李某渔排挤压造成损失,要求得到赔偿。李某认为该情况因潮汐涨落所致,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愿承担责任,引发双方激烈争吵。
事发当日,“海管中队”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二人在渔排上争吵,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进行劝说制止,安抚双方情绪。通过调取查看“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的视频影像,“海管中队”立即协调“金牌调解员”谢友忠乘坐“近邻流动评理室”快艇抵达海上社区,并联合“1+6+N”法治服务矩阵驻点单位工作人员、热心养殖户等一并介入调解。经各方耐心细致工作,矛盾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纠纷得以圆满调处。
“在这个典型案例中,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溪南镇始终坚持‘预防为先’理念,通过整合专门力量组建在海面上常态化巡逻的‘海管中队’,健全完成日常巡查巡防、风险预警处置、事件上报流转等机制,及时发现以往难以摸排发现的纠纷隐患。”霞浦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以“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掌握的辖区“人、海、船、排、事”等全要素信息和高位AI智能感知摄像机实时监测影像为辅助,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对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科学研判,有效还原事件真相,为精准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由于该起矛盾纠纷事发地点位处海域中心,交通不便导致传统调解不适用的问题,因此在处置环节选择了“流动纠纷法”,借助“近邻流动评理室”快艇“速度快”和金牌调解员“有威望”的优势,在海上开展灵活解纷,有效打通堵点难点,提升调解时效质效。
把“枫桥经验”从陆地延伸到海上,有力维护海域和谐稳定。据统计,2022年以来,溪南镇累计调解涉海涉渔纠纷51起,成功率100%,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50余万元,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