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反诈联盟” 守好百姓“钱袋”
霞浦县公安局全警全域覆盖推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
本网讯 全县“金钟罩”防诈骗程序注册用户数30万余人、面对面宣传注册12.3万余人次、预警并劝阻电信网络诈骗1527起,避免群众损失近1000万元……
今年以来,霞浦县公安局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严峻态势,认真分析形势,牢固树立“电诈治理,防范先行”的工作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广“金钟罩”防诈程序的注册使用工作,迅速掀起全民防诈宣传热潮,切实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科学布局 下好“先手棋”
“将防诈反诈宣传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11月,霞浦县为进一步遏制电诈案件高发态势,成立了以副县长、公安局长刘亮为组长的“金钟罩”防诈程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局党委会、专题部署会、民警培训会等20余场次。在会上,刘亮局长按照“强化宣传,以防为主”的总体思路,提出构建“全警参与、上下联动、警种互补、内外结合”的立体化宣传格局,最大限度营造宣传声势,最大限度扩大宣传效果。
年初以来,随着为期两个月的《霞浦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暨金钟罩推广活动”方案》的实施,“金钟罩”防诈程序迅速被霞浦百姓所熟知,无论在银行网点、办事单位还是大型超市,都可见到“金钟罩”防诈程序的宣传身影。
“据统计,2月底至3月中旬,我县‘金钟罩’防诈程序用户数由原来的9万余人增长到18万余人。”霞浦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庄岩表示,经过前期的不断努力,今年第一季度霞浦县初步实现以最短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注册使用覆盖率。
立体宣传 牵住“牛鼻子”
放学时分,在松城街道第七小学校门前,松城派出所社区民警叶玉宝、赵公枢和警务助理拿着宣传资料,一对一地向居民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赵公枢还不忘送上警民联系卡,提醒家长遇到不能辨别真伪的信息时及时拨打联系电话,谨防上当受骗。
松城派出所辖区共有2.9万多户家庭。过去,要进行一次全域覆盖的防诈宣传,一名社区民警至少要走访2000多户家庭。工作量大不说,还无法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为打破入户宣传力量薄弱的壁垒,该局创新采取“公安+网格”“公安+职能部门”“公安+媒体”联动机制,以松城、松港、水门、渔洋等沿海乡镇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我们通过搭建‘县公安局—派出所(业务警种)—警务区—社区民警’的工作架构,从基层网格治理切入,依托‘一村一警务助理’模式,将责任分解压实到人,让深入群众讲解电诈案例成为规定动作。”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胜介绍,通过依托各宣传载体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该局对银行网点、老人、大学生等关键部位、关键群体展开了精准宣传,推动形成社会宣传防范工作整体合力,实现了防诈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
借助联动机制,今年以来,霞浦县公安局共开展防诈宣传12场次,面对面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送防诈信息60万余条,“金钟罩”防诈骗程序注册用户数30万余人。
全力攻坚 敢啃“硬骨头”
4月6日,霞浦县公安局接到线索,该县男子吴某疑似利用“猫池”网络设备,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语音通话业务。当晚,民警迅速前往吴某家中将其抓获,并扣押“猫池”设备一台。经信息研判拓展,4月7日、16日,民警分别在永春县及河北省廊坊市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潘某,并再次扣押“猫池”设备一台。这是霞浦县公安局扎实开展“断卡”“利剑”专项行动,全力压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的一幕。
为推进全民反诈新模式落地落实,今年来,霞浦县公安局围绕打防并举工作思路,从全局精挑细选业务骨干民警组建工作专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专业打击能力。同时,按照一名民警宣传一名群众,实现保护8人次的“1+1+8”模式,对反诈宣传任务清单进行规范细化。“这意味着防诈宣传人员只要指导1名群众扫码注册‘金钟罩’小程序,该群众即可通过添加电话号码的方式,让最多8名未注册‘金钟罩’的亲友同样受到‘金钟罩’的保护。”陈胜告诉记者,在“1+1+8”模式下,“金钟罩”小程序的防诈作用得到了最大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日,该局与人保财险霞浦分公司签订“公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险救助”协议。对已注册使用“金钟罩”防诈程序却仍被诈骗的老人、学生、贫困户等弱势群体,通过保险补偿被骗金额一定比例的救助金,避免群众因小额被骗受到二次伤害,解决了“保护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防、管、控、宣的同步推进、多管齐下,不断提升着群众对防诈的敏感性和辨识度,也为实现全民能防诈,全民无诈骗的新局面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