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政法委:呵护蓝色资源 拓展海洋经济
霞浦是福建省海域最大、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最广、岛屿最多的海洋资源大县。曾经,霞浦海上养殖业任性经营、养殖规模恶性膨胀、养殖设施低劣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霞浦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霞浦县委政法委认真按照县委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为民办实事要求,创新“综治中心+视频指挥调度”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新模式,建立海上网格治安情况基础数据库,依托数字科技和智慧数据,有效维护了海上社会治安稳定,做好做足“清海后半篇文章”。
“县政法委每年安排80万元进行综治中心智能化提升和运维,致力于构建全县三级综治中心即时调度、快速处置、视频研判‘三位一体’的智能化管理新格局。”霞浦县委政法委综治信息中心主任王卫表示,霞浦县委政法委将解决海上综治作为践行为民初心的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高产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溪南镇浅海面积73.6平方公里,网箱养殖近30万箱,海带养殖逾万亩,是霞浦养殖大镇。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增多,海上矛盾防控尤为重要。霞浦县委政法委着力牵头溪南镇政府、属地派出所创新建立“互联网+海上治理”的社区化服务模式,设立海上枫桥便民服务中心,化解养殖群众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给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海上便民服务中心直接入驻我们海上渔排,为养殖户保驾护航。我们一旦有事情,拨打便民服务中心的电话,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到现场,帮我们协调处理,现在治安比原来好了很多。”霞浦宏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祖谈起海上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满眼肯定。
打造蓝色海洋家园,多措并举巩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成果。近年来,霞浦县委政法委持续强化海上综合治理力度,每周召开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例会,组织力量以分组蹲点的形式,帮助重点沿海乡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落细落实“工作通报、海上社区建设、海上巡查管控、水域滩涂养殖证发放、海上养殖管理数据库建设、海上养殖网格化管理、海上养殖设施品质提升”等七项工作机制,推进智能化管控建设,实现“天空地海”一体化智慧海上综合管控治理服务平台,并以点带面、示范推广,进一步优化海域服务管理,美化海上生态环境。
“霞浦县委政法委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整顿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海漂垃圾治理、海上社区建设、海上巡查管控、海域使用租金征缴、海上纠纷化解等工作。目前,霞浦全县已建立海漂垃圾收处平台点42个,日均收集海漂垃圾达20多吨,收取海域使用租金2477万元,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霞浦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石贤霖说道。
随着两年多来对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渔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不断深入,群众对用海、管海观念有了积极改变,从拒绝到理解,从支持到主动参与,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渔民养殖从“无序无度”开始向“规范管理”转变,极大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上养殖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