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的是摆脱贫困的信心”
本网讯 日前,寿宁县信访局叶永辉副局长带领心理辅导老师前往南阳镇中心小学,精准扶贫挂钩帮扶对象龚某进行心理干预。
“这是一个第一眼感觉比较积极向上,实际上内心高度封闭的孩子。”她所在班级音乐老师说,一次提到要到她家家访,孩子听后就嚎嚎大哭起来。
龚某家在南阳镇下洋仔村下地自然村,父亲50多岁,是个地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项忠银在13年前因家庭矛盾,服下农药,虽抢救过来,但引发了腰椎囊肿和精神问题,瘫痪在床13年,至今无二代身份证,未办理残疾证;哥哥现年18岁,小学毕业后就到福州打工,由于没有上户口,无身份证只能打黑工,每月仅能挣一千多元,连生活都难以为继。家里仅靠不到3亩薄田和茶园度日,年收入不足6000元。虽然,镇村给予其父龚桂春1个低保补助,但仍生活在贫困线下。
“我们已经先后五次与该家庭接触了,没有深入,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还有这么贫穷、这么特殊的家庭。”叶永辉动容的说,家庭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散失摆脱贫困的信心。单从今天心理干预的女孩就可以想象,全家除了父亲龚桂春还留点乐观外,其他三人都很自卑,对生活、对发展基本失去了信心。
针对问题,县信访局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扶贫对象,因户施策,制订扶贫计划,让扶起对象树立摆脱贫困的信心。
像龚桂春户这种因病贫困,儿子属于黑户口,家庭收入过低的对象,我局围绕“扶持信心”制定了帮扶措施,联系了县残联、县医院、公安派出所多个单位,上门为其办理二代身份证;县残联、县医院对其伤残等级进行鉴定,办理并领取二级残疾证;县残联给予残疾户茶园改良补助5000元钱,提高茶叶收入,还送其轮椅和护理床。建议镇村将低保户名额转到龚桂春妻名下,以便其治疗时可以享受高额‘报销’待遇。
同时,聘请了心理学老师通过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干预,提振其摆脱贫困的信心,彻底改变其自卑心理。
“家境的影响太可怕了,如果这个孩子不及时、彻底地进行心理干预,可能就毁了。提振发展信心比给几块救济款重要多了!”王老师在回程的车上,望着窗外如飞而过的青山,发着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