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矫正,这样去“标签”,让他们实现助人自助!
本网讯 如何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管理与教育,帮助其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并顺利融入社会?柘荣县东源司法所积极打造社区矫正社区服务新模式——“志愿者+”,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今年初,东源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帮助东源村一位十多年未出门的残疾人圆了一个“公交梦”。当天,大家带他参观了柘荣公交公司,并乘坐了新通车不久的2号公交车。这是“志愿者+”推出的个性化帮教方式,通过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村(社区)认领“微心愿”,帮助困难群体实现梦想,自身也受到教育感化。
为了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东源司法所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交通劝导、防诈骗宣传等文明劝导岗位,如每周安排2名社区服刑人员在乡农信社ATM机旁协助开展防诈骗宣传,让他们在主动参与、潜移默化中提高法治意识。
“社区服刑人员有其特殊的行为特征,如自律性差、情绪起伏快等,对这个群体的教育矫正不能仅靠刚性管理,而更要靠社会力量的柔性引导。东源司法所整合了村(社区)和社会资源,唤起更多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帮教帮扶,用‘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去标签化’的教育手段,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发现自我、改善自我。”司法所所长魏军捷说。
“志愿者+”是东源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有关规定开启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意图使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感,让他们更快的融入社会。通过拓展社区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鼓励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增强其自身动力,有效解决社区服务内容单一、不便监督、社会效果差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司法所每月收集记录社区服刑人员提交的包括社区服务内容、时长的材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后,更多的社区服刑人员更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以志愿服务名义,做好事,做实事,实现了社区矫正"助人自助"的矫正目标,彰显了司法行政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