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
本网讯 寿宁县下党乡曾被称为寿宁的"西伯利亚",1988年,这里还是福建唯一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人均年纯收入还不到200元。如今,下党乡已经实现贫困户基本脱贫。寿宁县下党乡探索创新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一起看看人民法院在为下党乡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绿色密码”究竟是什么?
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福建高院、宁德中院、寿宁法院,四级法院均订购1亩“下乡的味道”扶贫定制茶,宁德市两级法院予以下党乡扶贫经费支持累计达40万元。
“下乡的味道”品牌承载着地方发展、红色党建、精准扶贫等丰富内涵。近年来,寿宁县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引领,依托58万亩富硒和68万亩富锌土壤资源以及高山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寿宁高山茶、生态硒锌特色产业,用品牌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同时,探索创新“定制茶园”“我在山里有片茶”“我有一亩葡萄园”等模式,用品牌引导社会、企业消费促扶贫,多渠道销售当地农产品、土特产。截止目前,下乡的味道”已在全县14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分别设立服务站、服务点,成功对接全国各地121家企业、机关单位、商会等爱心客户,定制农业1280亩,定制及线上销售2326万元,农产品销售网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与此同时,带动县内32家合作社及企业、165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曾经的下党,老百姓靠山吃山,不加节制地伐木谋生,以致大部分山体光秃秃一片。
2013年,生态女子巡回法庭扎根下党,成立“巡回法律服务点”“无讼文化基地”,叶兴娇是下党的挂点法官。多年来,她深植于这片土地下乡上山,开展“无讼林区”共建,巡回办案、诉调对接、护卫生态宣传,听民怨、找病根,听民诉、化积案,听民意、送温暖、解民怨,甘当生态司法的“赤脚医生”,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线,用绿色铺展下党乡生态旅游业发展道路,助力下党绿色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