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法院集约送达破解送达难题
创新送达模式 部门联动协作
本网讯 近年来,随着法院案件数量激增,各种“送达难”已经成为阻碍司法效率提升的“肠梗阻”,给审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送达难”这一问题,古田县人民法院于今年6月1日正式成立“送达中心”,打破了固有的送达格局和庭审界限,建立了直接送达、电子送达、邮寄送达一体的集约化送达模式,实现集约送达效果最大化。
创新送达模式
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送达工作是诉讼活动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可由于工作流程烦琐,很多时候直接影响了办案效率,甚至执行工作开展。”古田法院立案庭法官陈金花介绍,2017年11月,为了全面提升法院的送达时效,该院整合资源,抽调4名干警成立送达小组,专门负责送达起诉书副本、开庭传票等十几种法律文书,将过去由各业务庭“自行送达”变为送达小组“集中送达”。
集中送达后,送达速度提升了,可“找人不易”“送而不达”的问题依然制约着送达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古田法院创新推行集约送达模式,成立集约送达中心,将传统送达方式与信息化送达方式相结合,采用“系统和数据平台+业务流程管理+人员辅助服务外包”三者结合模式,试行辅助事务社会化采购。
“通过集约送达,办案法官只需在系统里提交需要送达的案件,系统就会将案件信息以加密形式传输保存后进行文书生成并实施送达。送达结果生成后,系统将同步回传,只要及时签收下载送达情况并反馈法官团队,就完成了一次送达。”陈金花说。
据了解,集约试运行期间,该中心共收到234件375人次,系统送达成功207人次,在缩短送达时间的同时,基本实现“审送”分离。
探索电子送达
打造智能送达体系
“你好,请问你是夏某吗?”
“是的。”
“352227·············是你的身份证号码吗?”
“是的。”
“你好,这里是古田法院送达中心,现电话通知你于某月某日前到法院送达中心领取起诉书副本、开庭传票等相关应诉手续,逾期不领取则视为已向你送达应诉手续。本次电话已录音,请问你是否听清?”
“听清了。”
这是送达中心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被告夏某依法进行电话送达。
今年8月以来,古田法院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大力推行、完善电子送达体系。在民商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将除符合直接送达条件的案件外,全部优先适用电子送达方式,严控邮寄、公告等传统送达方式的使用。同时,对于拥有微信、电子邮箱的当事人,该院经当事人确认,则可通过微信、电子邮箱平台进行送达,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舟车劳顿之苦,也提高了法院的诉讼效率。
截至10月底,该院送达中心共收到待送手续380件594人次,成功电子送达215件354人次。
部门联动协作
实现高效精准送达
“协助送达做得好,对案件的审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送达中经常出现 ‘房难找、门难开、人难寻’等问题,通过派出所、村委会提供当事人的行踪线索,大大提高了我们送达的成功率。”古田法院送达小组的程逸群说。
今年9月,彭某某因离婚财产纠纷起诉陈某某,在案件受理后,陈某某玩起了“躲猫猫”。根据彭某某提供的地址,送达小组多次上门却找不到陈某某。在此情况下,古田法院协调当地派出所,通过数据库查询到陈某某实际的户籍地址,成功将诉讼材料送达。
这是该院联动送达的一个缩影。
在联合公安部门的基础上,古田法院积极探索联动送达新方式,出台了《关于网格化送达规定(试行)》,建立乡镇综治联络员机制,依托乡情优势,规范送达路线,有力保障送达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协助送达这个因法院“送达难”而催生的新事物,借助派出所、各乡镇联络员熟悉人事物的优势,做到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缩短送达时间,节约法院人力资源,确保送达质量,提高送达效率,打通了送达基层村(居)的“最后一公里”。
“在推行集约化送达工作中,我们会边实践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进一步提高司法文书送达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古田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荣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