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无讼乡村”,寿宁法院是怎么做的
本网讯 2020年3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全省法院在诉源治理上打造“三个工程”(做实无讼夯基工程、做优化讼解纷工程、做强息讼止争工程),寿宁县人民法院迅速行动,以“四型”夯基、“三级化讼”等为抓手,推动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取得积极成效。
传承梦龙文化,着重无讼夯基
寿宁地处闽东北,藏于大山深处,人口28万。寿宁法院立足“既有好讼的习性,也有无讼的基因”的寿宁特色,传承明朝冯梦龙宦寿期间提出的“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司法理念,融入马锡五审判方式与枫桥经验,创设司法门诊部和无讼外联部,组织召开全县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会,聘请118名特邀调解员,吸纳各行各业代表共同参与源头解纷,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走出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无讼乡村”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常态化、制度化、实体化诉源治理,以成立诉非联动中心为契机,着重“四型”夯基:院内“主导型”,做好引导分流、调解处置、业务指导、协调督办、评估研判等工作,充实5名退休法官专职调解;网上“项目型”,依托4个工业园区多元调处中心,由“挂点法官+特邀调解员”在线化解涉企纠纷;视频“嵌入型”,依托金融机构和乡镇综治中心,建设若干诉非联动分中心,实行“资深法官+当地人民陪审员”连线解纷;联动“村居型”,建设3个社区、30个无讼共建村诉非联动联络点,畅通一站式服务。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宁德诉非联动线上平台应运而生,寿宁法院盯紧全国法院诉讼服务2.0版质效考核11个线上平台,在功能集约、平台集成、服务优质上抓提升,制作“跨域立案”“云调解”“司法服务包”,开启网上立案、隔空调解、远程送达等在线服务新模式。2020年7月获评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传导司改精神,着力化讼解纷
寿宁法院大力弘扬“三进下党”“四个万家”“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开展“源头化讼、带案下乡”等一系列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为此,寿宁法院立足多元化纠纷解决与分调裁机制改革双示范法院,置入司法为民元素,打造一支由法官、人民陪审员、化讼联络员等多方力量组成的化讼“梦之队”,以此形成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速裁快审机制,完善案件分流标准,类案群案关联案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系统算法加人工识别的繁简分流标准,加大简易程序适用力度,多年来简易程序适用率均高于90%。
为让更多社会资源向疏导端用力,统筹推进执行分段集约的执源治理模式,根据案件数量、类型、执行干警业务专长,设立年轻干警查控团队和资深法官处置团队。细化两个团队职责至每个流程节点,分开实施权与裁决权,团队间互为监督制约,执行局长依托执行系统、质效指标全程监控,减少消极执行、选择执行。利用移动执行APP 等平台,加大异地执行、关联查询、管控节点力度,建立与房管局、车管所、金融机构、税务部门信息网络共享机制,提升查控效能。执行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了54天。
同时,在每份裁判文书中推广告知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按期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以及逾期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推动生效裁判自动履行,2020年,新收执行案件同比下降6.18%。
传递品牌价值,着实息讼止争
寿宁法院“三级化讼”,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诉讼、申诉和信访,从而形成“一般矛盾一级一次性成功解决、重大纠纷分流二级精办、疑难复杂案件三级会诊”的新机制。其基本理念是:第一级诉前先行调,重在司法门诊、无讼外联;第二级诉中接力理,要在速裁精审、巡回审判;第三级诉后兜底化,贵在判后释法答疑、协助稳控化解。做好依法公正审判和释法说理取信“两篇文章”,确保案结事了人和,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5.88%。
积极开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行动,采取“联动防讼”“联治减讼”“联调化讼”“联合息讼”等举措,院长带头化解信访积案,逐案制定办理明细台帐,采取“一案一策、一周一议”滚动管理案件化解和稳控情况,定期公示包案责任人化解进度,全力促使信访人息诉息访;完善涉诉信访联动机制,构建大信访大调解格局,加强与县委政法委、信访局、基层组织沟通,形成外部联动合力,合力解决信访积案。现信访积案均已得到化解。
寿宁法院主动融入法、理、情、济,贯彻落实“三个工程”,宁人好诉、信访积案一去不复返,诉源治理工程初显成效。2020年,寿宁法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239件,推送人民调解平台调解1052件,占88.6%,调解成功683件,调解率66.31%,平均调解时长9.46天;民事案件网上立案1093件;开展线上庭审196件,线上调解621件;不见面发放执行款3823.96万元。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寿宁法院将以”三个工程“为标杆,以”三级化讼“品牌建设为抓手,持续探索“无讼村居”“司法门诊”“无讼外联”创建,为“中国之治”提供更加鲜活的司法个案和更有特色的乡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