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让绿色创业故事照亮新生路 社区矫正对象在生态实践中汲取前行力量
本网讯 为深化 “三库 + 碳库” 绿色生态矫治模式,激发社区矫正对象创业动力,近日,周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局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 “绿色创业” 分享会,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了一条兼具生态底色与人生希望的成长之路。从玛坑乡茶香氤氲的生态茶厂,到浦源镇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基地,两个由社区矫正对象(解矫人员)一手打造的绿色产业样本,不仅诠释了 “三库 + 碳库” 重要生态理念的深刻内涵,更以 “身边人讲身边事” 的鲜活叙事,为在场矫正对象注入了 “敢创业、能致富、重回归” 的内生动力。
以茶为媒,绿色理念铺就品牌之路
玛坑司法所、咸村司法所组织15名社矫对象走进玛坑乡一家颇具规模的茶厂。这里的 “掌舵人” 汤某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如今却凭借 “生态优先” 的经营理念,让自家茶叶走进了农夫山泉的供应链。在他的带领下,社区矫正对象们走进标准化生产车间,听他讲述创业路上的 “破茧” 历程:“刚起步时缺资金、缺技术,更怕旁人异样的眼光。但我认准了,做茶和做人一样,得守得住底线。” 他的分享让在场社矫对象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抬不起头,今天看到汤某能把日子过成这样,我相信只要肯努力、走正道,我们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绿色未来’。”
以果为证,十年坚守书写重生答卷
浦源、七步司法所的 19 名社区矫正对象,来到周宁县顺利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猕猴桃基地。藤蔓间挂满的猕猴桃、葡萄,像一个个饱满的 “勋章”,见证着创始人詹某的十年耕耘。作为一名已解矫人员,詹某用 14 年时间,将 60 多亩荒山变成 “花果山”,亩产 2000 斤、年产值达 150 万元的成绩单,让参观者频频驻足。“矫正期间,司法所的同志鼓励我发挥农活专长,坚持生态种植,不用膨大剂、不催熟,让果子自然生长。现在我们的猕猴桃不用愁卖。” 从 “违法者” 到 “绿色产业带头人”,其经历给参观者带来极大鼓舞。
两场 “行走的分享会”,是周宁县深化 “三库 + 碳库” 绿色生态矫治模式的生动实践。周宁县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通过让矫正对象近距离感受 “绿色创业” 的成功案例,不仅能帮助他们树立 “生态优先” 的发展理念,更能激发其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我们希望这些身边的故事,能成为照亮社矫对象新生之路的灯塔,让他们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更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