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警察故事】魏日护:日夜守护工地的“老魏”

2021-12-15 18:47作者:admin来源:周宁公安

本网讯  他是一名41年工龄,36年党龄的老民警魏日护,数十年的从警生涯为周宁县公安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工作期间3次获评优秀公务员,2019年被评为周宁县抗击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被周宁县委、政府评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工程先进个人,多次被公安机关和其他部门评定为先进个人。


1-2112151AG2C6.jpg

 

2014年到“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警务室”工作至今,魏日护为周宁县的重点工程华电抽蓄电站保驾护航,被电站领导和工友亲切地称作“工人”警官。在全面履行社区警务工作的同时,还建成了覆盖五个村落的“龙溪网格”警务联动系统。

 

不负嘱托 他是征迁“和事佬”

 

2014年12月,魏日护受周宁县组织部嘱托,被抽调至周宁县担任抽水蓄能电站警务室的社区民警,7年来,魏日护一丝不苟地做好公安派驻警务工作,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尽自己所能协助项目建设指挥部征地组开展群众工作,面对拆迁点多、面广、纠纷多等复杂情况,他主动换位思考,站在被拆迁户角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使抽水蓄能建设项目得到有序开展。

 

辖区内有位老太太智力缺陷、家境贫困又无子女,只有一位侄女照顾,魏日护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老人的侄女商量房子的拆迁事宜,从老人的实际生活考虑出发,提出了合理的补偿方案,老人的侄女高兴地说:“就算拆迁了,也不愁老人的生活了。”最终愉快达成了协议。

 

保障民生 他是工地“守夜人”

 

前期的征地工作极大锻炼了魏日护的群众工作能力,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口碑,使他在调解工人纠纷、开展疫情防控更得心应手。在项目建设中,魏日护每月有20多天驻扎工地现场,减少施工现场因征地引发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监督施工中的消防建设和施工安全,妥善处置因群众安征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坚决打击扰乱项目建设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被工人们视为工地上的“守夜人”。

 

有一次,魏日护和工人闲聊时了解到,工人陈某不知为何情绪低落,工作中失误连连,还变得异常敏感,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与别人发生争执。魏日护不动声色地记录信息后,找到陈某了解情况。原来,陈某之前犯过错,最近又在进行流动人口登记,担心自己犯错的信息泄露,会受到歧视,因此变得多疑而敏感。

了解情况后,魏日护对症下药,邀请陈某和他一起在工地里转转。在闲逛的过程中,魏日护进行了劝导,勉励他放下包袱,积极工作,用自己的工作成绩证明自己新的人生价值,并承诺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绝不外传。在此之后,魏日护对他更加关心了,不时和他在工地里遛遛腿,用自己的谆谆教导似春风细雨般滋润他的心灵。“谢谢你,魏大哥,是你化解了我的心结,让我可以在这里安心工作。”陈某感动地说。

 

扎根基层 他是群众“贴心人”

 

作为龙溪网格社区民警,魏日护不仅需要维护电站项目的治安稳定,还要坚持开展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近年来,魏日护走街串巷,到管辖的5个村落进行入户走访,开展电诈、疫情防控、禁毒和交通安全宣传。他采用警民恳谈会、入户走访、提供微信咨询服务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老人家腿脚不方便,家里楼层高没有电梯,身份证办理不方便。”“想办个保安证,但人生地不熟,都不知道去哪里办。”群众的无心吐槽,魏日护却记在心里。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惊奇地发现:居然有民警主动找上门来为他们办理保安证、身份证,替他们解决了大麻烦。

 

“只有走进群众,才能了解他们需求,倾听他们意见,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魏日护为民纾困,还积极开展重点人员走访工作,认真完成抽蓄电站以及公安机关交办的任务,群众常常送锦旗来感谢这位身边的“贴心人”。

 

不畏艰难 他是工人“保护神”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基层社区民警,在魏日护的眼里,党组织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让魏日护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早在十多年前,这位人称“拼命三郎”的基层民警,就被检查出患有二型糖尿病。常年的高强度工作,让魏日护养成了随身携带胰岛素和降糖药的习惯。“我的身体不能垮,辖区里还有好多群众需要我的帮助”。这是魏日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辖区群众的防疫工作也是魏日护关注的重点。帮忙找密切接触者、协助转运隔离群众、向工人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这些工作,将魏日护的个人时间挤占的满满当当,以警务室为家,“风餐露宿”更是魏日护的工作常态。

 

“做好防疫防控,是我的重要职责,更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义务”这是魏日护常与电站工人们念叨起的口头禅。3000多名电站工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魏日护也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作“保护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