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福安少审:给未成年人特别的爱

2020-07-29 00:02作者:佚名来源:
    “感谢您给了我一次重新生活的机会,回忆当初因无知犯下的错误,我后悔不已,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在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几乎每位法官的办公桌上,都静静地躺着这样一沓孩子们的来信。这一特殊的人群用质朴的语言向“法官妈妈”表达谢意。 为了让这些孩子从昔日的懵懂成长到如今的懂事,法官妈妈们像严师,将法庭变成课堂,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更像慈母,在法庭内外,用特别的爱为孩子们点亮“回归路”。2009年来,有95名失足少年获得帮助,被判处缓刑的65名失足少年中,30人复学、就业,该院少年庭因此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文明岗”荣誉称号。
        “给孩子一点关爱”
    “小吴这孩子现在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这不,快期末了,我正准备给他颁发个‘进步奖’呢。”小吴的班主任对前来回访的福安市法院法官陈琼说道,“真没想到小吴的改变这么大,要不是您的一番话触动了我,说服了校领导,我们就错过了这么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对于渴望重返校园的失足少年,我们确实应该敞开校门,再给他们一次学习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
    原来,小吴是一个犯过故意伤害罪的未成年人。小吴11岁那年父母离异,他被判归父亲抚养,因离婚而情绪低落的父亲终日酗酒,醉酒后便对小吴拳打脚踢,甚至经常将他赶出家门。缺少父母关爱的小吴,学会了抽烟、喝酒、泡网吧,还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有一天,出于哥们义气,在哥们的怂恿下,参与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将对方打成轻伤,被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起诉。开庭前,承办该案的陈琼通过审前调查,了解了小吴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在庭审中,采用圆桌审判的方式,消除小吴的畏惧心理,与他平等对话,最后,综合案件事实和小吴的认罪态度依法判处其缓刑。
    有了深刻的教训后,小吴希望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痛改前非。于是小吴主动和校方联系,但却被拒绝,原因就是因为他有过犯罪的前科。不知所措的小吴想起陈琼曾给他留下电话号码,并多次叮嘱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她。
于是,小吴拨通了陈琼的电话。听到小吴想到重返校园的想法,陈琼嘴角微微上扬,表扬道:“想学习是一件好事情,有进取心就有希望,你真是好样的!学校的事,你就不要担心了,我帮你联系。”
    挂上电话,陈琼立刻前往小吴原来所在的学校与校领导沟通,她动之以情:“曾因一次犯罪而自甘堕落,再次走向犯罪深渊的孩子我见得多了,而小吴不一样,他想要回校学习,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再次被你们否定、拒绝,他的一生很可能就这样被耽误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多一些包容,多给他们一点温暖。”看到校方还在犹豫不决,她又找到了关工委、教育局的领导,动员有关部门的同志共同做校方的思想工作。最后,在陈琼的努力下,校方终于批准了小吴回校的申请。
小吴第一天上学,回家后第一时间拨通了陈琼的电话:“我回到学校了,老师、同学们都对我很好……”小吴停了下来,很久很久,深深道了句:“谢谢您!”
        “给孩子一份工作”
在一汽车学校的操作车间里,一个弱小的身影正钻在车底,熟练地挥动着扳手,双手沾满机油,大把大把的汗珠从他脸颊滚落。看着这样一个操作熟练、挥汗如雨的孩子,谁能想到他原来是个抢劫犯呢?
    事情还得追溯到一年前,16岁的小刘性格孤僻叛逆,经常逃学到网吧上网,因迷恋网络,他很想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也多次向父母提起。但因小刘的父母在农村劳作,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无法满足他的要求。被强烈的物质欲望控制的小刘伙同他人参与了一起抢劫案,分得手机一部。
    承办该案的少年庭法官陈建霞根据犯罪事实,依法对小刘判处缓刑。案件虽结了,但事还未了,因为担心小刘再次误入歧途,陈建霞定期前往小刘家进行回访。
    “孩子最近上几家工厂找过工作,但老板都因他曾犯过事而拒绝他,他现在甚至放弃了找工作的想法。我和他爸都在乡下干活,也没有什么本事,帮不了他,看着这孩子整天无所事事,我们真是很担心啊!”在回访小刘的家人时,他的母亲对陈建霞说道。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陈建霞一边找来小刘谈心,一边主动为小刘联系合适的工作。“如果想要过上安稳的日子,就需要有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这工作,说什么我也得帮你找到!”陈建霞的执著言语,让小刘心头暖意融融。
    经多方努力,陈建霞最终联系到了一家汽车学校,先把小刘送去学习汽车维修,有了一技之长,找工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和他爸没本事,平时也没什么时间关心孩子,导致孩子误入歧途。原本以为孩子就这样毁了,没想到您这么关心他,帮助他。孩子现在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头兼职,每个月还给我们寄回来一些钱补贴家用呢。”一次,该院承办法官到小刘家回访时,小刘的妈妈握着陈建霞的手欣慰地说道。
        “给孩子一次机会”
    “缪阿姨,今天我到学校报到了,这所大学很大呢,学长们都很照顾我。”“缪阿姨,上周我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上,我还代表班级做了武术表演呢。”“缪阿姨,要不是您在庭审中的一番劝说使我幡然醒悟,我今天不可能重新考上大学,谢谢您!”
    少年庭法官缪月每个月定期都会收到一封来自省外某体育院校的来信,写信的孩子叫小雷。
    2010年8月,福安市法院受理了一起盗窃摩托车案件,被告人小雷是一名未满18岁的在校生。在庭前调查中,缪月发现小雷本是个体育特长生,在全市武术套路比赛中屡屡获奖,事发前夕还收到了省内某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犯罪,被学校拒之门外,这给小雷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小雷终日萎靡不振,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
    小雷的母亲每次来法院都拉着缪月激动地说:“请你们给我儿子一次机会,他已经因为犯罪被大学拒绝了,请你们帮帮我的孩子,给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求求你们了!”
    缪月既为小雷的行为感到遗憾,又及时抓住小雷荣誉感和自尊心比较强、认罪态度好的特点,在审判中找准感化点,循循善诱,“人的一生难免犯错,但不能因为一次错误就放弃希望,你小小年纪就在武术界崭露头角,只要知错能改,你的人生依然能够绽放光彩!”
听着缪法官的动情劝说,小雷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谢谢法官,犯错就要接受处罚,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次参加高考,用努力证明自己。”最后,法官综合考虑各种量刑情节依法对其适用缓刑,还积极联系小雷原所在学校,帮助小雷重返校园,鼓励他再次参加高考。
    迷途知返的小雷经过努力,去年考上了省外某本科体育院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