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扎根基层保稳定 情系百姓促和谐

2020-07-29 00:02作者:2017-4-6来源:

本网讯  有这么一类人:但凡相邻近里发生矛盾纠纷,他们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着劝和、缓解气氛。这些人,看似多管闲事,但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和事佬”。在柘荣,就有这么一个人,只要有矛盾纠纷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柘荣县司法局双城司法所所长——吴成光。

 

公正调解 医患言和

 

201363,高危孕妇陆某在县医院剖腹产手术诞下一名男婴,因子宫切口活动性出血不止,于68在县医药死亡。患方家属聚集200多人围攻县医院要求赔偿300万元,部分群众甚至打砸医院门窗玻璃等。患方家属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一方面要求医院赔款,另一方面不同意进行司法鉴定,且对司法鉴定存在误解,认为司法鉴定就要解剖尸体,其认为死者已逝,不该再行打扰死者,反正人是在医院去世的,医院处理不当,就应该承担责任。医方认为必须经过司法鉴定,医方才能按照鉴定结果来赔偿,不能毫无依据就理赔。吴成光同志得知这一消息,毅然放弃端午节假日、随着县里组成的调解队伍连续几天通宵达旦的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指出患方提出的赔偿数额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他又耐心向患方解释司法鉴定不一定要解剖尸体,可以只从双方提供的材料来进行责任的认定。终于在612医患双方同意共同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711,医患调解中心依据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法医学鉴定意见书,召集医患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了人民调解协议书,医患双方矛盾终于化解。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调解完医患纠纷后没多久,患方的家属就因死者遗产分割问题再起矛盾,这次患方家属再次找到吴成光,吴成光义不容辞的接受人民调解申请,帮助他们到国土局、建设局、社区等有关部门找证据证明死者房产归属,并且细心劝导,平息纠纷。这起医患纠纷终于圆满落下帷幕,不留隐患。患方内疚当时不信任人民调解员,未将死者及时火化,还将死者长期安放殡仪馆,白白花费了水晶棺费用1万多元,表示今后一定要遵纪守法,以亲身经历教育他人,只有依法依规,才有公平公正。718,患方代表向赠送“公正调解 医患言和”牌匾。

 

人民调解员工作的为难之处在于,不仅要对社会环境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得有坚定的信念、异于常人的耐心以及包容心。充当人民调解员不仅要工作经验好,了解民情,说理清楚,更要与当事人硬磨软泡,这些吴成光都做到了,也正因为如此,长久以来,他才能够始终如一日地坚持在“调解员”的岗位上。

 

“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得对群众负责。”

 

20147月,金某雇佣游某装修房屋,将建筑材料吊到四楼,游某提供吊机负责操作,操作期间,发生事故导致游某从四楼面部朝下摔到地面上,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吴成光为双方进行调解时,由于双方赔偿数额差距太大,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吴某提出20万元的赔偿数额,远远达不到死者家属的要求,死者家属在调解员的一再劝解下提出至少需要38万元的赔偿金,吴成光只能一边安抚死者家属逐渐激动的情绪,一边对吴某一方再做思想工作。由于事件迟迟无法解决,死者家属已经聚集了300人,扬言如果再提不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就要将尸体抬入金某家中闹事。经过劝说死者家属同意将要求的金额降到26.6万元。但是金某仍然面带难色,吴成光敏锐地意识到其中必有隐情,他将金某单独带到办公室一问才知道金某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只能筹到20万元,金某也不愿意死者家属去家中闹事,甚至愿意将唯一的房地产(暂未办理房产土地证)送给死者家属,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金某已是痛哭流涕。听到金某的情况,吴成光建议金某向房屋的原来的业主刘某申请一些补助,并且自告奋勇做中间人,向开发商提出申请并说明情况,同时也联系有关部门从中协调,最后业主刘某同意补助金某6万元,同时了解到游某有三个子女,其中大女儿正在上大学,二女儿已经收到了集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儿子正在上高中,于是吴成光向镇政府汇报案情协调各单位援助死者家属申请助学补助6000元。最终这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调解期间吴成光加班加点、坚守岗位,端茶送水无偿为他们做调解,虽然身心疲惫,但是他毫无怨言,“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得对群众负责。”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警20多年,吴成光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干群的一致好评:20077月被最高法院、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20143月被全国普法办公室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 20162月被全国宣传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组委会评为“全国最美志愿者”;诸如此类荣誉,还有很多……

 

曾经有人这样问道:“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纠纷,不累吗?”吴成光同志是这样回答的:“看到调解成功后,当事人脸上浮起的笑容,我感觉很满足,这也是我的工作动力。”吴成光同志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的矛盾纠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春华秋实二十余载,吴成光已不再年轻,但他凭着自己的耐心与热情,依然活跃在平凡的司法工作中,继续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