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强市】“警”益求精——古田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推进“两队一室”机制焕发警务活力
本网讯 深秋的夜晚,古田县滨河公园霓虹璀璨,三两人群围坐着唠家常、唱小曲,孩子们无忧无虑,打闹嬉戏,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享受着安宁与和谐。驻守在这座山城中心区域的古田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正积极推动“两队一室”勤务巡防提档升级,为守护着这座幸福温暖的小城精耕细作。
今年以来,城东派出所积极推行“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以“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为主体,立足做精综合指挥室、做实社区警务队、做专案件办理队,开启“高能警务”模式,全面加强打防管控服各项工作,辖区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提升。
“最强大脑”高效运转
警务工作提质增效
“城东街道发现一可疑人员。”
“综合指挥室收到!”
11月7日,社区民警在开展日常巡逻工作中,发现一男子陈某耀身份可疑,随即向综合指挥室反映。综合指挥室根据后台信息查询得知,陈某耀为公安机关上网追逃人员,当即指令附近警力增援,对陈某耀实施抓捕。从发现情况,到情报反馈,再到抓捕成功,前后不到30分钟。而这样高效运转的警务模式已成为综合指挥室的日常工作。
走进城东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高清视频显示着辖区的实时情况,辖区各地段的实况尽收眼底,周边路网交通情况可以随时查看,民警、辅警深入辖区走访、巡逻维护治安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这里是派出所的“最强大脑”。
今年以来,城东派出所充分发挥“一室”的引领作用,将已有勤务指挥室进行提档升级,通过整合高清视频、电子卡口、人脸抓拍等实战数据资源,依托大数据对辖区警情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研判生成的情报产品,以“派单”形式调度各队协同作战。后台警情分析—情报收集—分流处置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实现了警力跟着警情走,显著提高了派出所警务能力。
“警务细胞”进驻社区
服务群众再近一米
城东辖区常住人口占比中最大,大型小区、老旧小区量大交错,错综复杂的治安要素背景下,派出所如何管控到位、服务到位、防范到位?城东派出所“社区警务队”给出了答案。
“晨检晚巡”是社区警务队的工作常态,社区民警通过联动相关单位部门,以“一站式服务”为基点,整合社区综治专干、网格员等力量,对辖区矛盾纠纷及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掌握、及时开展化解、适时跟进回访,形成了基础信息联集、安全隐患联排、治安防范联巡、矛盾纠纷联调、特殊人群联管、宣传服务联动的平安建设联创格局,
精细的“微治理”工作,强健了基层治理的“最小细胞”,使小区消防占道、私搭乱盖、圈绿占地等过去要在派出所解决的难点、堵点、痛点化解在一线。
11月8日,社区警务队民警在日常巡逻中得知,某小区业主因垃圾处理厂污水排放问题矛盾不断。获悉情况后,民警实地查看了排污情况,并邀请双方代表召开沟通协调会,针对垃圾污水排放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民警的协调下,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一场积怨已久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成功化解。
“以前,接案子、跑社区啥都干,分工不细,心思不专,工作抓不住重点;现在,每天围着社区转,入户走访、安全防范、服务群众,和老百姓越熟,工作就越好干。”城东派出所社区民警黄彦表示。
今年以来,社区警务队共调解矛盾纠纷179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5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达98%,社区民警与基层力量双向熟悉率达100%,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破案尖兵”精准出击
锻造打防铁军队伍
“警察同志,我急需你们的帮助。”9月21日凌晨,城东派出所接杨某亮电话报警称,其小车出入自助终端被盗,价值2万余元。接到警情后,指挥室立即展开工作,经缜密分析、精准研判,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陈某芳的活动轨迹,立即指令案件办理队组织案侦力量跟进,快速研判落地。仅3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并将失窃物品归还失主。
这是城东派出所案件办理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两队一室”改革以来,该所抽调精干警力组建案件办理队,坚持小案多破、大案快破,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传统侵财案、电诈案等,开展打击破案与追赃挽损同步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仅今年,案件办理队已立刑事案件17起,受理行政案件358起,行政处罚97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8人。
“各警种衔接紧密,配合默契!巡逻车组、社区群网、智能平台互相补位、互相联动、互相支撑,真正让民警感受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城东所所长李弥嵩感慨地说。
如今,城东派出所通过持续调研、拉动演练等方式,反复检验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并逐步调整,日臻完善,使“两队一室”警务模式在合成作战中发挥出了“一点有事、整体联动、高效处置” 的巨大威力,真正成为了贴合实战、指导工作、激发动能、释放活力的“治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