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宁德
寿宁: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助推生态修复
2020-07-28 22:48作者:2013-10-22来源:
老人家上山干活,身体不便,千万要小心,不要随便用火烧山烧田埂。不小心烧了森林也是违法犯罪,严重的就要劳改。千万要记着,保护好青山绿林,就是我们的财富,子孙后代的财富。”
日前,寿宁县法院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女庭长叶兴娇在托溪乡圈石村公开审理一起失火案件时语重心长地对被告吴老汉和旁听的村民说道。
两年前,圈石村身患高血压等疾病的留守老人吴老汉与老伴到田里干农活,为图省事用火柴焚烧田埂上杂草。杂草中的一个鸟窝着火后被风吹到山场上,引起森林火灾。烧毁山场面积达732亩,造成经济损失25万多元。
为方便行动不便的吴老汉及教育群众,县法院将该案的审理放在吴老汉的家门口。庭审后,吴老汉向法官叶兴娇保证,尽一切可能在烧掉的山场上种树,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
“在家门口开庭不单是方便了村民,同时还通过以案释法提高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参与案件旁听的托溪乡纪委书记叶明国说。
寿宁生态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9%。还是著名的花菇之乡。
“多年来老百姓靠砍伐阔叶树作为花菇生产原料,每年消耗阔叶林数量在4万立方米以上,最多的年份达11万立方米。群众因不懂相关法律知识,为图方便而失火,为经济利益而肆意破坏阔叶林、盗伐、滥伐林木等事时有发生。而这些事件多为群体性事件,涉事群众多,矛盾错综复杂。”县法院院长林松涛说。
2012年,寿宁县法院精心挑选办事细腻,善做思想工作的女法官张慧娥、吴美云与具有10多年生态资源审判经验的叶兴娇庭长组成全省首个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进村入户进行法制宣传,诉前化解生态纠纷,现场开庭、以案释法。
叶兴娇在10多年的时间里,共审结各类案件1550多件,诉前化解涉林纠纷108件,调撤率达85%,无一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两年来,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进村入户开展法制宣传200多次,化解诉前纠纷53起,现场开庭49次。
女法官们在司法工作中强化生态修复观念,吸取明代该县植树赎罪的司法传统,联合检察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林业刑事案件“补植复绿”执行监督意见,对毁林案件的被告人在处以刑罚的同时,责令补种树木,对受损生态进行修复,同时注重复绿补植率的实地查验,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两年以来,全县共累计补植复绿6000多亩,达到“办结一件案、恢复一片绿”的良好效果。
为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破坏生态的现象,女法官还提议加大对木屑原料栽培替代技术的研究、宣传和对菇农的培训力度,利用下乡办案和开展法制宣传的机会,邀请技术人员一起走村入户推广食用菌代用材料栽培技术,解决菇农遇到的技术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生态保护观念深入群众心中,花菇产业基本实现从木屑原料到菌草代料的华丽转身,阔叶林资源萎缩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百姓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日前,寿宁县法院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女庭长叶兴娇在托溪乡圈石村公开审理一起失火案件时语重心长地对被告吴老汉和旁听的村民说道。
两年前,圈石村身患高血压等疾病的留守老人吴老汉与老伴到田里干农活,为图省事用火柴焚烧田埂上杂草。杂草中的一个鸟窝着火后被风吹到山场上,引起森林火灾。烧毁山场面积达732亩,造成经济损失25万多元。
为方便行动不便的吴老汉及教育群众,县法院将该案的审理放在吴老汉的家门口。庭审后,吴老汉向法官叶兴娇保证,尽一切可能在烧掉的山场上种树,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
“在家门口开庭不单是方便了村民,同时还通过以案释法提高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参与案件旁听的托溪乡纪委书记叶明国说。
寿宁生态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8.9%。还是著名的花菇之乡。
“多年来老百姓靠砍伐阔叶树作为花菇生产原料,每年消耗阔叶林数量在4万立方米以上,最多的年份达11万立方米。群众因不懂相关法律知识,为图方便而失火,为经济利益而肆意破坏阔叶林、盗伐、滥伐林木等事时有发生。而这些事件多为群体性事件,涉事群众多,矛盾错综复杂。”县法院院长林松涛说。
2012年,寿宁县法院精心挑选办事细腻,善做思想工作的女法官张慧娥、吴美云与具有10多年生态资源审判经验的叶兴娇庭长组成全省首个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进村入户进行法制宣传,诉前化解生态纠纷,现场开庭、以案释法。
叶兴娇在10多年的时间里,共审结各类案件1550多件,诉前化解涉林纠纷108件,调撤率达85%,无一件被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两年来,生态车载女子巡回法庭进村入户开展法制宣传200多次,化解诉前纠纷53起,现场开庭49次。
女法官们在司法工作中强化生态修复观念,吸取明代该县植树赎罪的司法传统,联合检察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了林业刑事案件“补植复绿”执行监督意见,对毁林案件的被告人在处以刑罚的同时,责令补种树木,对受损生态进行修复,同时注重复绿补植率的实地查验,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生态效果的有机统一。两年以来,全县共累计补植复绿6000多亩,达到“办结一件案、恢复一片绿”的良好效果。
为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破坏生态的现象,女法官还提议加大对木屑原料栽培替代技术的研究、宣传和对菇农的培训力度,利用下乡办案和开展法制宣传的机会,邀请技术人员一起走村入户推广食用菌代用材料栽培技术,解决菇农遇到的技术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生态保护观念深入群众心中,花菇产业基本实现从木屑原料到菌草代料的华丽转身,阔叶林资源萎缩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百姓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