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宁德
大山里的“最后一公里” ——柘荣法院“乡土模式”打通司法服务群众路
2020-07-28 22:49作者:龚丽雯 陈小康来源:
柘荣素有“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林横亘,路况险峻,受地理条件限制,群众和法院联络困难。纠纷发生后,村民和法院之间若没有一条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纠纷将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近年来,柘荣县人民法院因地制宜,从群众切身需要出发,开启“乡土模式”:说着“乡土话”,走着“乡土路”,当着“乡土人”,打破了法官坐堂等案的传统模式,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说“乡土话”
闲话家常解纠纷
2014年6月,英山乡凤洋村的小杨怒气冲冲地跑到法院状告娘舅老吴。原来,6月21日,小杨的母亲在老吴的诊所输液时发生病理反应,因抢救不及时酿成惨剧。这起事故让原本关系亲密的两家形同陌路,究竟谁是谁非,街坊邻里无不议论纷纷。
面对这块烫手山芋,柘荣法院民二庭庭长包松辉颇有些头疼,一边是小杨占着医疗事故赔偿的法理,一边是老吴多年为杨家无偿看病的情理。几次组织双方调解,但收效甚微,如果不顾法理情理一股脑儿下判,肯定无法案结事了人和。
如何才能缝补双方的裂缝?包松辉与该院聘请的两名诉讼协理员袁吓杏、游永潘一改以往的调解方式,多次到双方家中“串门”,不谈深奥的法理,说着柘荣“乡土话”,迅速拉近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也使他们心平气和坐下协商。最终,经过近3个月、10多次的“唠嗑”,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这是柘荣法院通过“说土话”化解纠纷的一段缩影。早在2009年初,该院便推出诉讼协理员工作机制,聘请8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有着丰富阅历和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的社会群众担任诉讼协理员,做司法语言与群众语言之间的“翻译官”,真正让法律语言转为百姓听得懂的“乡土话”。
走“乡土路”
束马悬车访案情
今年2月13日,一场小雨让乡间小道更加泥泞。上午8时许,一辆警车颠簸着朝宅中乡山樟村驶去。车内,柘荣法院法官陆秀容正翻看着山樟村一起民间借贷案前两次的走访记录。刚招考到法院的书记员小陈受不住山路的颠簸,忍不住对陆秀容嘀咕了一句。陆秀容笑道:“走山路,也是山区法官的必修课。只有经常下乡走走,才能真正了解案件的实际情况,办起案来心里才有底。”
一小时后,车子抵达山樟村,陆秀容不等喘口气,便带着小陈准备组织该案的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
原来,1996年初,家境本不富裕的小游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仅凭小章几句承诺和几张借条,就从亲友处筹集了30万元借给小章。事后,因小章无法及时还款,小游欠下巨债,导致家庭破裂,并被迫只身前往外地打工还债。
陆秀容从前两次走访中了解到,双方原是感情极佳的表兄妹,小章借款出逃前,俩人经常在生活上互相帮衬。为了厘清双方情谊,陆秀容按时间顺序制成了“感情对账单”,记录多达100条。
当陆秀容将小游、小章召集在一起时,小游一见小章就愤愤不平地指责,小章却因愧疚低头一言不发。见此情况,陆秀容立刻将整理好的“感情对账单”分发给俩人。一看上面记录的件件往事,小游不禁哽咽,表示愿意放弃利息,小章更是忍不住当场痛哭,表示马上筹款偿还。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法官光坐堂办案是不够的,工夫还得在庭外。”陆秀容总结自己30多年的办案生涯:办案中每多走一段路,对案件的事实就能多一分了解,对案件调解的把握就能多增加一分。“办好案件的关键还在走访,只有多走‘乡土路’,才能在案前访出实情,在案后访出真情。”
当“乡土人”
设身处地贴民心
“要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光靠改‘官话’为‘土话’,改‘坐堂等案’为‘上门办案’还不够。”该院院长徐良忠介绍说,2012年初,该院选派了9位资深法官挂点联系全县各社区乡镇,带案下访 、包乡联村、驻村结对、定期走访,让法官从“官大人”变为“乡土人”,使“无讼”理念,“和谐村居”在乡村稳步推进。
“老江啊,老林家也是刚盖的新房,地基下沉,他家房子也损毁得很严重。他家条件你也知道,真要让他再赔个十万八万的,有点难为他了。”今年3月18日,柘荣法院民一庭庭长薛为民来到挂点的楮萍乡湖头村村 民老江家中劝解道。
原来,老江与老林本是邻居。前不久,老林家房屋重新安置建设时,因宅基地筑基不牢,房体下沉,导致隔壁老江的房屋部分墙体出现裂缝,引发纠纷。为了这事,薛为民没少利用午休、晚间时间,组织双方进行调 解,可在赔偿金额上,双方总是谈不拢。
“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事闹别扭,不值呀!”看了看墙上的裂口,薛为民继续道,”再说了,你们跑运输的,经常外出接活,家里还不都是林家帮衬着。
“阿姨,听说上次您犯了胆结石,还是他们连夜叫车把您送到县医院!”书记员小刘也帮着做起老江媳妇的思想工作。渐渐地,老江媳妇没了开始的强硬,向老江提议“要不就算了”。
“薛庭长,您的意思我明白,可我家日子也不好过啊,这房子……”经过几次调解,老江态度已有所松动,但看到开裂的房子,他又有些拿不定主意。
听出老江的心结并不在赔偿金额上,薛为民赶紧趁热打铁,“两家房子我也看了,依我说你这房子没伤到承重结构,只是墙体出现了裂缝。我有个朋友是搞建筑工程的,回头我让他来帮着合计合计。”
听薛为民这么一说,老江顿时沉默下来。最后,老江看了一眼开裂的墙体,主动说道:“薛庭长,就按您说的办!”
“山里百姓都很淳朴,有时对簿公堂,不过是因为一时没转过弯来。法官挂点乡村,就地调解,不仅减少了百姓的诉累,由于熟悉村里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更容易从中找出突破的关节,让纠纷化解在基 层。” 徐良忠如是说。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