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宁德

“三级化讼”化出一片新天地

2020-09-06 14:34作者:龚丽雯 吴通华 黄来源:

380多年前,寿宁知县冯梦龙提出“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理念。寿宁法院传承弘扬冯梦龙“无讼”思想,创新推进以“三级化讼”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本网讯  仲夏,在寿宁县凤阳镇至大韩联八线公路沿线,农民们在葡萄园里忙着定梢、疏果、施肥;田野里,插下的秧苗已绿油油的一片,处处充满着生机。

 

凤阳至大韩二级公路于去年建成通车,为凤阳、武曲两镇3万多群众的增产增收和巩固精准脱贫成果提供了强劲引擎。

 

“公路建设我们付出汗水,但没有及时拿到工资,幸亏寿宁法院出面协调,帮助我们要回了血汗钱!”在凤阳镇至大韩联八线从事压路机作业的福安市农民范寿堂高兴地说。

 

在联八线公路建设中,闽北的一家承建公司拖欠范寿堂工资53000多元,多次催讨无果,遂向寿宁法院求助。寿宁法院的法官们通过“多元调解”,很快让双方达成协议,解决了范寿堂和其他一些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

 

今年3月,省高院在诉源治理上提出践行“三个工程”,即打造做实无讼夯基工程、做优化讼解纷工程、做强息讼止争工程。自2012年开始,寿宁县法院实施“少讼无访”区域工程建设,以“三级化讼”把群众的纠纷、矛盾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极大改善了纠纷治理环境。“通过挖掘传承冯梦龙‘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司法理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使寿宁诉讼案件大量减少、而且司法品牌培育、历史文脉传承、干警精气神提升等方面也取得不少新收获。”寿宁法院院长林松涛说。

 

创新发展冯梦龙无讼文化,着力诉源治理,寿宁法院的做法是:根据纠纷的形成与流程,将化讼工作分为院门外、院门口和院门内三个阶段。

 

院门外解决也叫一级化讼,主要是针对院门外群众发生的纠纷,联手当地综治、村委、司法、公安、社会贤达等“八方力量”,全县聘请108名特邀调解员,辅之以下党乡等巡回办案点、法律诊所、法官工作室、多元调处中心、网上立案点等基点,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切到线”全覆盖网络,开展源头预防和诉外化解,把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一个实例印证了一级化讼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显著成效。福寿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征用南阳镇官洋村第九村民小组的一条小溪流,补偿款13万元。为了这笔补偿款,第九村民小组与官洋村委会产生纠纷。寿宁法院领导走访了村干部、群众代表,详细了解情况,并在人民陪审员、调研员等配合下让纠纷双方达成协议:13万补偿款中7万元给村民小组用于公益事业,6万元归村委会作其它建设资金。

 

院门口化解就是二级化讼,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门诊部”,针对那些前来法院打官司的群众,指派专业法官“坐诊化解”。寿宁法院龚启录法官介绍,司法门诊就是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门诊把脉”,给予分流处置,适合调解的及时调解,适合速裁的转依法立案速裁,有效减少纠纷进入诉讼程序,防止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同时,寿宁法院还依托审判团队建设,设立了七个简案速裁团队,并落实按类分案要求,改变原来以繁简搭配、数量均衡为原则的分流方法,充分发挥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督促程序、司法确认等简易纠纷解决方式作用,做到“当简则简、简案快办、以简化多”。

 

院门内解决的就是对簿公堂,对“门诊”法官无法化解的“大案难案”,通过正式立案后,按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判决。在这一环节上,法官们做好依法公正审判和释法说理取信“两篇文章”。去年,杨某等6人因借款被拖欠纠纷系列案,在更换了一级、二级化讼法官后,依机制滚动至第三级,寿宁法院审委会专委叶兴娇采取反复摆事实、讲道理、释法律、衡利弊等办法,最终促成这6起案件顺利调解结案并当场履行。

 

三级化讼化出一片新天地,从2012年至2019年,寿宁法院诉外化解3377件、诉前化解2186件。2013年,三级化讼机制在全市法院推广,被列为全省法院司法品牌项目,写入省法院《关于全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意见》。2016年、2017年寿宁法院先后获评全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全省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9年来,寿宁县法院万人成讼比居全省最低,案件数总量创全省最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