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
十年来1月最强冷空气今日来袭 各部门积极做好御寒抗冻措施
2020-07-28 23:44作者:佚名来源:
1月21日,记者从宁德市气象部门获悉,受强冷空气影响,今日起宁德市气温自北而南将明显下降,最低气温的过程降温幅度全市大部可达9℃至13℃,局部超过14℃。预计此次寒潮过程强度强,可能为近十年以来1月份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也将接近历史同期最低值。22日傍晚起,山区将出现降雪。24日至26日极端最低气温,山区可达-12℃至-5℃,沿海-5℃至-1℃,极端最低气温预计将出现在25日凌晨。26日起气温将逐渐回升。22日至24日沿海有6至9级东北大风。
据市气象台预计,1月22日,全市阴有小雨,部分中雨,局部大雨,沿海东北风6至7级,阵风8级;屏南、寿宁、周宁、柘荣等地最高气温为4℃至5℃之间,最低气温为1℃左右;蕉城、古田、福安、福鼎、霞浦等地最高气温为7℃至9℃之间,最低气温为4℃至7℃之间。1月23日,全市小雪或雨夹雪,部分中雪,局部大雪,沿海东北风7至8级,阵风9级。1月24日,全市阴转多云,沿海东北风6至7级,阵风8至9级。气象部门提醒, 22日至2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宁德市将出现寒潮。
此次强冷空气过程强度强、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预估影响程度接近1999年12月的寒潮。如何做好应对措施,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市交通部门 启动防寒抗冻应急预案
为确保交通公路安全畅通和正常运输秩序,1月21日,市交通公路部门启动交通运输防寒抗冻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开展道路防寒抗冻保畅通工作。
据了解,在道路运输方面,市交通部门一是落实 “双避开”原则。要求客运班线、农村客车避开夜间易发生冰冻灾害的危险时段和易发生冰冻灾害的危险路段行车,科学把握规律,选择上午冰雪融化后行车。未达通行条件的路段,要求车辆绕行。二是落实“四不发班”规定。即具体指路况不明的不发班、车辆状况不好的不发班、已发生灾害的不发班、可能发生灾害的不发班。督促运输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提高安全检查级别,对发往高山区农村客运和途经雨雪冰冻等地区的班线切实在高海拔重点路段设置安全警示牌,未达安全通行条件的班次路线将适时停班。三是加强春运旅游包车安全监管。利用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加强旅游客运车辆动态监管,同时落实报班制度,确保旅游客运车辆看得到、听得见、管得着。四是加强信息联动,及时发布。加强与气象、公路等部门联动,第一时间掌握路况结冰、融冰信息,供调度参考。充分利用广播、车站电子显示平台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公布出行指南及车辆停班、调班、复班等动态信息,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天气原因造成班车延误并要求退票的旅客,免收退票费,并调集运力做好疏运工作,确保旅客不滞留车站。
与此同时,在公路养护方面,强化对冰雪冻灾应急处置。市公路部门重点着力于山区高海拔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冰冻灾害防范工作,包括预先做好易结冰路段的监测预警,预先处置可能发生的路面结冰灾害,预先集结应急保障队伍、机械和物资,随时做好应急保通工作的准备。对于因路面积雪、冰冻或灾毁而中断交通的,交通综合执法、养护等部门将积极配合做好通行疏导,缓解车辆滞留,保证正常的交通运行秩序。
市医院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
记者了解到,气温急剧变化已经导致部分市民身体不适,如何抵御寒流,确保身体健康,市医院专家给出了建议。
市医院心血管内科占德进医师提醒市民,近日应注意保暖,减少早晚出行的频率,以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更要注意检测血压,同时不能停药,以免发生病变。
呼吸内科张文医师提醒市民,超强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戴口罩,防止粉尘吸入和冷空气刺激,诱发哮喘等。早晚气温低,老人不宜清晨、傍晚锻练,以免受凉。同时,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预防流感。体质弱的老人或小孩,可以到预防疾控中心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勿食用凉性食物,以免诱发肠道疾病,加重感冒。
“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病病人多穿衣,不碰冷水,以免加重关节炎,引起肿痛;多活动骨关节,防止变硬、畸形;不食用辛辣、凉性食物;定期服用口服药物。”血液风湿科朱丽秀医师提醒。
交警部门 合理安排出行、减少自驾车出行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本周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强降温天气,受此影响,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中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雨转大到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湖南、贵州部分地区21日至22日将出现冻雨天气,广东北部23日至24日将出现降雪或冻雨。
市交警支队提醒市民合理安排出行、减少自驾车出行,同时提醒客货运企业近日不要向安徽、上海、湖南等9省市发车,以免滞留在路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交警部门已启动应急机制,提前做好应对超低温和雨雪冰冻的预案准备、力量准备、物资装备准备。最大限度保障车辆安全有序通行,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车辆滞留及重特大事故。此外,如果遇到困难或事故及时拨打110求助。
市农业局
200多名专家赴一线指导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气象预警发布后,市农业局和各县(市、区)农业局召集了200多名农业专家,前往一线辅导农民做好农作物的防寒抗冻工作。该局还筹备了大批种苗等农业物资,力求将灾害影响减至最低。
市农业局提醒,要做好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加固。如果农民朋友遇到困难或问题可拨打农民服务热线12316进行咨询。
供电公司
做好安全用电工作
市供电公司已经做好防御低温雨雪天气保供电相关物资准备工作并加强了线路巡查。工作人员提醒,雨雪天气容易导致供电线路断线、倒杠等情况发生,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切勿靠近,以防触电,并第一时间拨打95598供电服务热线或就近联系当地供电所。如遇到停电,也请耐心等待。
由于气温骤降,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设备被大量使用,市供电公司建议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最好使用大功率专用插座。一旦出现家里断电等用电问题,不要擅自处理,应联系抢修人员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
市商务局
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市商务局已通知各县(市、区)加强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以及成品油市场应急供应协调工作,确保雨雪冰冻等灾害发生时,群众生活的供给需求。
在此期间,各级商务局还指定专人加强市场巡查和市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市场有效供应。同时,各副食品基地也将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防抗低温冻害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海洋渔业部门
技术引导改善抗冻环境
海洋渔业部门已组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科学指导渔业防寒防冻工作,引导养殖户采取增氧、挡流、提高水位、避免惊动、搭盖温棚等合理有效技术措施以改善抗寒抗冻环境。
“刺参等耐低温种类要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防止造成冻伤。还要关注池塘结冰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破冰,增加空气自然溶氧,防止鱼类窒息死亡,同时认真观察养殖品种的摄食或剩饵等情况少投饵或不投饵;对已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应及时起捕上市,以免造成更大损失。”工作人员说。
据市气象台预计,1月22日,全市阴有小雨,部分中雨,局部大雨,沿海东北风6至7级,阵风8级;屏南、寿宁、周宁、柘荣等地最高气温为4℃至5℃之间,最低气温为1℃左右;蕉城、古田、福安、福鼎、霞浦等地最高气温为7℃至9℃之间,最低气温为4℃至7℃之间。1月23日,全市小雪或雨夹雪,部分中雪,局部大雪,沿海东北风7至8级,阵风9级。1月24日,全市阴转多云,沿海东北风6至7级,阵风8至9级。气象部门提醒, 22日至2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宁德市将出现寒潮。
此次强冷空气过程强度强、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预估影响程度接近1999年12月的寒潮。如何做好应对措施,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市交通部门 启动防寒抗冻应急预案
为确保交通公路安全畅通和正常运输秩序,1月21日,市交通公路部门启动交通运输防寒抗冻预案,迅速组织力量开展道路防寒抗冻保畅通工作。
据了解,在道路运输方面,市交通部门一是落实 “双避开”原则。要求客运班线、农村客车避开夜间易发生冰冻灾害的危险时段和易发生冰冻灾害的危险路段行车,科学把握规律,选择上午冰雪融化后行车。未达通行条件的路段,要求车辆绕行。二是落实“四不发班”规定。即具体指路况不明的不发班、车辆状况不好的不发班、已发生灾害的不发班、可能发生灾害的不发班。督促运输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提高安全检查级别,对发往高山区农村客运和途经雨雪冰冻等地区的班线切实在高海拔重点路段设置安全警示牌,未达安全通行条件的班次路线将适时停班。三是加强春运旅游包车安全监管。利用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加强旅游客运车辆动态监管,同时落实报班制度,确保旅游客运车辆看得到、听得见、管得着。四是加强信息联动,及时发布。加强与气象、公路等部门联动,第一时间掌握路况结冰、融冰信息,供调度参考。充分利用广播、车站电子显示平台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公布出行指南及车辆停班、调班、复班等动态信息,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天气原因造成班车延误并要求退票的旅客,免收退票费,并调集运力做好疏运工作,确保旅客不滞留车站。
与此同时,在公路养护方面,强化对冰雪冻灾应急处置。市公路部门重点着力于山区高海拔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冰冻灾害防范工作,包括预先做好易结冰路段的监测预警,预先处置可能发生的路面结冰灾害,预先集结应急保障队伍、机械和物资,随时做好应急保通工作的准备。对于因路面积雪、冰冻或灾毁而中断交通的,交通综合执法、养护等部门将积极配合做好通行疏导,缓解车辆滞留,保证正常的交通运行秩序。
市医院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
记者了解到,气温急剧变化已经导致部分市民身体不适,如何抵御寒流,确保身体健康,市医院专家给出了建议。
市医院心血管内科占德进医师提醒市民,近日应注意保暖,减少早晚出行的频率,以免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更要注意检测血压,同时不能停药,以免发生病变。
呼吸内科张文医师提醒市民,超强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戴口罩,防止粉尘吸入和冷空气刺激,诱发哮喘等。早晚气温低,老人不宜清晨、傍晚锻练,以免受凉。同时,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预防流感。体质弱的老人或小孩,可以到预防疾控中心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勿食用凉性食物,以免诱发肠道疾病,加重感冒。
“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病病人多穿衣,不碰冷水,以免加重关节炎,引起肿痛;多活动骨关节,防止变硬、畸形;不食用辛辣、凉性食物;定期服用口服药物。”血液风湿科朱丽秀医师提醒。
交警部门 合理安排出行、减少自驾车出行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本周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强降温天气,受此影响,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中湖北、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雨转大到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湖南、贵州部分地区21日至22日将出现冻雨天气,广东北部23日至24日将出现降雪或冻雨。
市交警支队提醒市民合理安排出行、减少自驾车出行,同时提醒客货运企业近日不要向安徽、上海、湖南等9省市发车,以免滞留在路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交警部门已启动应急机制,提前做好应对超低温和雨雪冰冻的预案准备、力量准备、物资装备准备。最大限度保障车辆安全有序通行,防止出现大规模的车辆滞留及重特大事故。此外,如果遇到困难或事故及时拨打110求助。
市农业局
200多名专家赴一线指导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气象预警发布后,市农业局和各县(市、区)农业局召集了200多名农业专家,前往一线辅导农民做好农作物的防寒抗冻工作。该局还筹备了大批种苗等农业物资,力求将灾害影响减至最低。
市农业局提醒,要做好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加固。如果农民朋友遇到困难或问题可拨打农民服务热线12316进行咨询。
供电公司
做好安全用电工作
市供电公司已经做好防御低温雨雪天气保供电相关物资准备工作并加强了线路巡查。工作人员提醒,雨雪天气容易导致供电线路断线、倒杠等情况发生,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切勿靠近,以防触电,并第一时间拨打95598供电服务热线或就近联系当地供电所。如遇到停电,也请耐心等待。
由于气温骤降,空调、取暖器等大功率设备被大量使用,市供电公司建议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最好使用大功率专用插座。一旦出现家里断电等用电问题,不要擅自处理,应联系抢修人员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
市商务局
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市商务局已通知各县(市、区)加强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以及成品油市场应急供应协调工作,确保雨雪冰冻等灾害发生时,群众生活的供给需求。
在此期间,各级商务局还指定专人加强市场巡查和市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市场有效供应。同时,各副食品基地也将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防抗低温冻害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海洋渔业部门
技术引导改善抗冻环境
海洋渔业部门已组织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科学指导渔业防寒防冻工作,引导养殖户采取增氧、挡流、提高水位、避免惊动、搭盖温棚等合理有效技术措施以改善抗寒抗冻环境。
“刺参等耐低温种类要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防止造成冻伤。还要关注池塘结冰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破冰,增加空气自然溶氧,防止鱼类窒息死亡,同时认真观察养殖品种的摄食或剩饵等情况少投饵或不投饵;对已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应及时起捕上市,以免造成更大损失。”工作人员说。
编辑:
最新更新
各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