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要闻

《福建法治报》头版头条深入

2020-07-28 19:35作者:2017-2-27来源:

本网讯  2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主办的《福建法治报》在头版头条刊发《联勤巧借力 重拳治交通—屏南县创新“警务联勤”机制有效破解农村交通管理顽疾》一文,深入报道了屏南县“警务联勤”工作经验。

 

2016年,屏南县公安局针对乡镇派出所警力不足、农村道路延伸、机动车和驾驶人增多,交通管控力量薄弱的实际,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了所所联勤(相邻派出所)、所队联勤(派出所与交警大队)、队队联动(交警大队与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城建监察大队)的常态化交通管理机制,推动了全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全县道路交通秩序持续稳定,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稳中有降,杜绝了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其它有影响的交通事故的发生。2016年5月6日,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主页刊出《联勤巧借力 重拳治乱象——屏南县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多部门综合联勤整治》一文,充分肯定了我县坚持以“关爱生命、文明交通”为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高举过头顶,形成了小县大交通良好格局的经验做法。5月13日,时任屏南县委副书记周祥祺批示:“县公安局创新常态化交通管理机制成效显著,得到省交警总队的肯定,值得祝贺!希望县公安局再接再厉,继续完善提升,切实为我县发展再创佳绩。”2017年2月6日,屏南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王旭东在《屏南县公安局关于构建常态化交通管理勤务机制的情况报告》上批示:“县公安局立足屏南实际,积极主动作为,探索建立了所所联勤、所队联勤、队队联动的常态化机制,思路明确,措施扎实有力,社会反映很好。望认真总结发扬光大,再创佳绩”。

 

    相关链接:

联勤巧借力 重拳治交通

--屏南县创新“警务联勤”机制有效破解农村交通管理顽疾

 

□福建法治报记者 福建长安网记者 黄锡顺

 

全年查纠各类农村交通违法行为数量、治安拘留交通违法人数同比分别增长52.41%、692.3%;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56%、15.38%;农贸市场周边路段堵点乱点畅通了,长期霸占停车位的“僵尸车”被清理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高了……日前,屏南县公安局晒出可喜的2016年交通常态化管理工作成绩单。

“去年以来,屏南县创新交通管理‘警务联勤’机制,通过有效运作,形成了小县大交通的良好格局。从全年数据分析,这一机制比较适合山区县警力不足的现状,破解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不到位、执法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三大难题。”日前,屏南县公安局局长黄文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先天不足

催生交通管理机制创新

 

屏南是一个拥有4个镇7个乡150个行政村18.8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县,乡村道路总长853公里,9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但与之相关的乡村道路安全配套设施却明显滞后,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等农用运输车比例大,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与驾乘人员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人、车、路的矛盾表现突出。

“除此之外,催生屏南县交通管理机制创新的另一主要动因,是山区县警力严重不足。”黄文挺说,屏南县交警大队在编民警仅19人,10个农村派出所在编民警总共才44人。而且,农村派出所的职能,大到维护公共秩序,缉拿嫌疑罪犯,小到调解家庭矛盾,事无巨细。农村交通管理职能下放到派出所后,警力更是疲于应付。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屏南县公安局在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发现,之前几个农村派出所和交警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曾自发地进行过多次合作,且取得了“单打独斗”无法达到的明显效果。据此,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初,屏南县公安局探索建立了所所联勤(相邻派出所)、所队联勤(派出所与交警大队)、队队联动(交警大队与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城建监察大队)的常态化“警务联勤”交通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挖掘潜在警力,致力于探索一条做大做强基层所队的新路子。

 

多重保障

力推“警务联勤”全面实施

 

“警务联勤”参战队伍包括公安交警、派出所、交通综合执法、农机监理、城建监察和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如何确保形成良好合力,顺利推进“警务联勤”全面实施,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大关键问题。

“当时也传出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这又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走过场整治行动。殊不知,动真格了!”屏南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兼城区中队长吴端新如是说。

“唯有完善制度,才能真正推动问题解决。”黄文挺告诉记者,为了精细推进联勤工作的开展,屏南县公安局结合联勤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联勤工作方案》、《联勤组织机制》、《联勤工作领导带队制度》和《联勤队伍建设方案》等多个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从组织、制度、运行上全力保障联勤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屏南县公安局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形成了“所所联勤”的二级联勤机制,将全县10个农村派出所按照地域划成3个片区,相邻片区派出所联勤,在交警大队下乡小分队的配合协助下,每周至少开展两次路面管控工作。同时,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县、乡道安办担负协调和联络职责,交警大队充分发挥主力军与主导作用,积极履行牵头职责,联合交通执法、农机、渣土、城建等部门持续开展每月定期的路面执法统一行动,彻底改变了往日只由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被动状况,形成了部门协作、凝心聚力共管交通新局面。

在联勤工作中,屏南县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联勤人员进村入户、张贴警示宣传画、分发宣传单、巡回广播等各种形式,并以现场查纠的交通违法案例教育当事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立竿见影

有效破解交通管理顽疾

 

“仅2015年上半年,甘棠辖区就发生3起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亡。事故主要原因为酒后无证驾驶。而2016年全年辖区内未发生一起交通死亡事故,且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度下降。”林德闽,刚刚从甘棠派出所教导员提任所长,在他看来,“警务联勤”机制给甘棠乡的交通管理带来的良好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甘棠乡地处屏南县南大门,全乡在册人口1.7万人。东邻熙岭乡,北依屏城乡,西靠长桥镇,南接古田县吉巷乡,距离屏南城关约18公里。

随着2015年底,古田县到福州高速、高铁开通,屏南往返福州的车辆70%经过甘棠乡境内,甘棠乡由此成为全县交通监管压力最大的乡镇。而甘棠派出所只有3名民警,其中1名内勤,外加2名辅警,警力捉襟见肘。

推行“警务联勤”机制后,甘棠派出所和交警大队以及附近几个乡镇派出所形成警务联勤区,除了每月逢六逢九上路统一行动外,还不定期对本辖区及周边联勤区内的农村道路进行突击检查。这样一来,警员能力得到充分释放,路面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得到加强,村民守法意识明显提高,村民违法运营现象大幅下降,整个交通安全形势彻底改观。

2月14日“情人节”下午,在甘棠乡往黛溪镇交叉处的坂兜村路段,甘棠派出所联合县交警大队下乡小分队、黛溪派出所民警在此联动设卡,一个下午过往机动车辆上百辆,被查纠的仅有分别涉嫌无牌和未戴安全帽的两辆摩托车。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以前村民骑摩托车很少戴安全帽,大多数都没上牌照,更不要说办理驾驶证了。面包车、正三轮违法营运、超载营运也是司空见惯。”林德闽深有感触地说。

“甘棠只是全县推行乡村道路安全警务联勤监管的一个缩影。”黄文挺说,在推行“警务联勤”机制过程中,屏南县注重榜样效应,通过培植甘棠这个典型,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面推行,成效显著。

而在屏南城区,未实行联勤整治前,中心市场片区的文化路、学府路历来拥堵不堪,进城农民乱摆摊、乱停靠、乱搭盖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交警和城建监察等部门常态化联勤整治,面貌彻底改观,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治,旅游山城文明品位显著提升。

“警务联勤”机制的有力推行,形成了屏南县有史以来交通管控成效最显著、管控范围最广、管控力度最大、震慑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交通整治工作格局,全年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全部大幅下降,杜绝了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和其它有影响的交通事故发生。这一创新机制得到了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充分肯定,并在2016年7月18日宁德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