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全市禁毒工作情况
本网讯 6月26日8时30分,宁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宁德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
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亮,市禁毒委副主任、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振朝,市禁毒委副主任、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聿雄,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连坚应邀到会向新闻媒体介绍宁德市禁毒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三年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成效
2022年6月,我市正式开启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三年征程。三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省禁毒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六全体系”建设目标,“打防管控宣”协同发力,扎实推动全市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毒品治理之路。今年5月20日至5月22日,国家禁毒办检查组到我市开展第二轮全国禁毒示范创建城市实地验收工作,先后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随机抽查等方式,客观评估我市禁毒工作情况,充分肯定创建工作成效。6月16日,国家禁毒办公示第二批30个“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名单,我市位列其中。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持续攻坚,我们实现6个方面攻坚破题:
一是以责任落实为牵引,禁毒工作机制更全。
建立常态化部署、推动和责任落实三项机制,实行重点任务提示函、督办单和建议书分级盯办制度,推动各地各成员单位将禁毒工作与本地本部门工作重点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全市“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创建工作格局更加健全。
二是多维度发力,禁毒宣传范围更广。
深化“十百千万”工程,建成禁毒教育基地12个、宣教室221间、品牌社区14个,以及禁毒主题公园、禁毒驿站等固定阵地900余处,在全省施行“四个率先”【率先将禁毒知识纳入中小学学科期末测试范畴、率先开展“一域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创新实践、率先将禁毒与反诈深度融合、率先打造“TV+禁毒”模式】,创新“东湖之星”游船宣教模式,搭建“禁毒反诈连心桥”,开通18条“禁毒反诈公交专线”,打通禁毒宣传“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将禁毒宣传与各地非遗、文旅、民俗等元素相结合,打造“集中+常态”“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培树“无毒有鲤”等一批“禁毒+”特色IP,“宁德禁毒”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保持全国地市级新媒体前列。
三是围绕“遏增量、减存量、防变量”目标,吸毒人员服务管理更细。
深入推进“禁吸戒毒基础年”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见面核查及“毒驾”治理,全市现有吸毒人员下降48.08%,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上升18.49%,吸毒人员肇事肇祸保持“零发生”。立足沿海区位特点和治安形势,创新打造外来涉毒人员“离岸管控”模式,建立“海上禁毒宣教室”“海上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延伸服务点”,先后帮扶救助外来吸毒人员140余名,解决薪资纠纷32起,调解工伤13起,帮助就业、子女入学人员32名。
四是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缉毒打击更强。
实行“一把手挂帅、一盘棋推进”,创新“上提+下沉”双向延伸侦查机制,组织开展“清源断流”暨“飓风肃毒”系列会战、百日攻坚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三年来全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10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38名,查处吸毒人员1823人次,累计缴获各类毒品逾4吨,破获多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多次获得公安部通令嘉奖或通报表扬。
五是聚焦源头治理,涉毒要素监管更精。
成立宁德市禁毒协会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行业分会,建立流失追溯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全流程、闭环式、可溯源监管体系。组织开展易制毒化学品、麻精药品“飞行检查”,对全市421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进行等级评定,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连续多年保持易制毒化学品“零流失”。
六是探索“智慧禁毒”,毒情监测预警更优。
深化与宁德师范学院战略协作,成立宁德市毒品犯罪监测技术中心,全面开展污水、毛发和药物滥用等监测调查,为精准打击、滥用预警、精细管控等提供有力支撑。创新建立“天地协同”【天上无人机航拍、地面人工踏查】禁种铲毒体系,大面积非法种植罂粟现象已经禁绝。紧盯海上毒品走私问题,建设海陆查缉站点29个,建立完善网格防线、空域防线、阵地防线、海域防线和陆域防线“五线合围融合治理”模式。
二、当前全市毒情形势
经过近年特别是创建期间的严打严防严控,全市毒情形势总体可控、持续向好。但受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的影响,当前我市毒情形势转入“涉毒犯罪风险加剧期、新型毒品快速变化期、治理成效巩固拓展期”,禁毒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毒品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以依托咪酯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替代滥用、涉海要素管控不够精细等等,毒品治理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我市将继续保持禁毒工作标准不降、措施不变、力度不减,不断巩固创建工作成效,确保“三个不发生”。
二是保持高压严打,深入推进“飓风肃毒2025”会战行动、“上头电子烟”违法犯罪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重点针对麻精药品及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强化上下延伸、全链打击,坚决遏制滥用势头。
三是持续深化“禁吸戒毒”基础年专项行动和“平安关爱”行动,优化分级预警、分类管控机制,落细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持续强化人、船、场、企等涉海要素基础排查,全面落实“沿海巡控、岸线防控、要素查控、行业管控”责任,全力拧紧海上毒品走私治理全域防线。
四是强化预防宣传教育,深化禁毒宣传“六进+N”,全面推进青少年智慧禁毒教育“云课堂”应用,探索推行“一季度一主题”宣传,拓展“心手相联 无毒守护”禁毒志愿服务活动,重点针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吸毒群体,广泛开展“上头电子烟”危害宣传,切实提升宣传精准性、穿透力、实效性。
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叶金秋:市法院如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部署?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采取的工作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市禁毒委副主任、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振朝:2022年10月成立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禁毒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和市禁毒委员会关于禁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将禁毒工作列入我院整体工作规划,抓好工作落实;依法履行审判职能,严打毒品犯罪,及时归纳总结,加强调研工作;组织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强化与市禁毒委员会的沟通及成员单位的协作,形成合力。具体工作措施及成效如下。
一是保持严惩高压态势。2022年至2024年,两级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80件、判处罪犯380人。其中,宁德中院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4件23人,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9人。
二是严把案件审判质量。全市法院全面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依法准确定罪量刑,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三是强力推进“打财断血”。坚持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加大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适用力度。最大限度剥夺犯罪分子非法经济利益所得和再犯能力。三年来,全市法院共对380名被告人处以罚金刑、没收财产刑,坚决打掉毒品犯罪分子以毒谋利的再犯可能。
四是深度参与综合治理。牢固树立创建工作全市“一盘棋”意识,在市禁毒委统一部署下,加强与禁毒委办公室和其他成员单位协同联动。在“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毒品犯罪案件集中公开开庭、宣判,公布典型涉毒案例,以及禁毒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同时注重推进源头治理,深入分析梳理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并得到反馈,促进防范毒品犯罪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努力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抵制毒品的良好氛围。
福建法治报记者龚丽雯:
2022年以来,市检察院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部署上有什么举措?
市禁毒委副主任、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聿雄:2022年以来,宁德市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省禁毒委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开展禁毒斗争,扎实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守护绿色和谐无毒的平安宁德。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全市检察机关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印发宁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贯彻落实我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下一阶段工作的意见》,全市检察机关均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协同推进禁毒斗争。
二是依法准确惩治毒品犯罪。严把批捕、起诉关,强化对毒品案件证据审查,确保涉毒案件办案质效。2022年至2025年5月,共批捕涉毒犯罪案件284件372人,起诉307件378人,均作有罪判决。其中,古田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孙某某贩卖、运输毒品、洗钱案被福建省人民检察院评为福建省检察机关惩治毒品犯罪优秀案例。古田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邵某某贩卖毒品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优秀案例。
三是立足检察监督提升办案质量。加强与法院、公安机关等禁毒单位的联络,始终保持禁毒工作高压态势。加强对疑难、复杂案件的提前介入,引导收集、固定证据,确保案件质量。2022年以来共计提前介入重大、疑难、复杂涉毒案件17件,提出侦查意见55条。在办案注重细审严查深挖漏犯、漏罪、“上下游”线索,共纠正漏捕、漏罪55人,监督立案16件17人。
四是积极参与禁毒斗争综合治理。针对检察工作中发现的涉毒社会综合治理问题,2022年以来向公安机关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9份,积极为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如福安市检察院在办理容留他人吸毒案件中,发现辖区内出租户普遍法律意识不强、未按规定登记备案以及出租后的安全检查责任未落实到位等问题,向公安机关提出全面落实房屋租赁登记制度、开展辖区内租赁房屋检查专项活动等建议。
五是努力提升全民禁毒意识。22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开展各类毒品宣传活动162场次,积极运用新媒体等平台制作禁毒宣传作品109期。多地检察机关走进乡村、企业、校园,开展禁毒宣传,如霞浦县检察院结合法治进校园活动,走进滨海小学,开展“守护青春不‘毒’行 共筑校园防‘毒’墙”主题课堂。
闽东日报记者黄楚研:
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在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方面做出的具体举措和成效有哪些?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连坚:我局高度重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成立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我市创建禁毒示范城市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进落实。
一是发挥学校阵地作用。在毒品预防教育“五落实”(教学大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下足功夫,结合各学段特征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并将禁毒元素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化学、生物等相关课程,全面落实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每学年不少于2课时的禁毒宣传教育。创新开展将毒品预防教育知识融入中小学有关学科学年末测试命题。推行青少年智慧禁毒教育“云课堂”,在全市458所学校28万余名学生中全面应用。
二是注重丰富宣教形式。组织开展全市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一次禁毒展览、一次禁毒主题班会、一次禁毒知识答题活动、一次禁毒作品征集活动、观看一次禁毒题材影视作品或文艺演出)活动,持续巩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成果。坚持以赛促学,每年举办宁德市禁毒知识竞赛,我市代表福建省荣获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现场竞赛获最佳组织奖以及福建省首届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二等奖。
三是营造良好禁毒氛围。各地各校结合禁毒宣传月等重要时段,开展禁毒公益宣传、亮屏工程,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扩大覆盖面和受众面。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一方面,持续抓好“五落实”。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确保各校抓好毒品预防教育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五落实”。继续将毒品预防教育知识融入中小学相关学科学年末测试命题。同时,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培训,切实增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全面筑牢禁毒防线。持续深化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全市中小学生禁毒知识竞赛、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手绘招贴画比赛等,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同时,紧抓禁毒宣传月等重要节点,督促指导各地各校开展禁毒讲座、组织参观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营造全民禁毒的氛围。